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市县动态

盐碱滩变“致富塘” 景泰县五佛乡水产品喜获丰收

 2025/09/25/ 16:2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金秋捕鱼忙,虾跳人欢畅。”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景泰县五佛乡的盐碱水塘里热闹非凡,南美白对虾活力满满,鲈鱼肥美翻腾,呈现出一派“水上丰收”的喜人景象。曾经白茫茫一片的盐碱地,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海鲜仓”“聚宝盆”,科技养鱼、“以渔治碱”的模式,让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丰收现场:热闹有序,鲜鱼远销

  清晨,当第一缕微光洒在塘面,活鱼运输车已早早等候在塘边。身着防水服的工人们齐心协力拉起沉甸甸的渔网,网中水花翻涌,鲈鱼接连跃出水面,鳞光闪烁。工人们动作娴熟,分拣、过秤、装车,每一个环节都紧凑有序。这一批鲜鱼即将被运往青海、兰州等地,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经常来五佛乡鱼塘拉鱼的客商许国仁满脸笑意地说:“我经常到五佛乡这个鱼塘拉鱼,主要往青海市场和兰州市场送货。拉过去的鱼,客户反应非常好,卖得也快。”

  技术突破:攻克难题,提升效益

  加州鲈鱼因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备受养殖户青睐。然而,在干旱少水、盐碱度高的景泰,规模化养殖鲈鱼曾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景泰县渔业中心与养殖户紧密合作,通过调控水温、优化饵料配比,开展反季节苗种培育,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如今,五佛乡的鲈鱼个头大、生长快,亩产达1500斤。

  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葛文龙介绍道:“今年,我们指导养殖户开展加州鲈鱼的反季节苗种培育,采用新技术后,苗种的规格比往年大,进苗时间比往年提早两个月。从近期的拉网情况看,现在鲈鱼规格达到了8两以上。”

  同样迎来丰收的还有南美白对虾。这批虾苗从海南引进,经过淡化、标粗、外塘养殖等多道工序,逐步适应盐碱水环境。景泰晋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晋成表示:“我把虾苗从海南发过来,通过淡化、标粗、外塘养殖三个步骤,经过十天的降格处理,让虾苗适应我们盐碱水的养殖环境。然后把虾苗搬到外棚进行标粗,标粗一个月,长到四五公分。到六月份,再从小棚搬到外塘,养殖两个月。现在我们出的虾规格在每斤35个头左右,国庆前后开始大量出售。品质特别好,因为我们盐碱水的钙镁含量比较高,所以虾吃起来有甜的味道。”

  生态治理:双赢格局,助力振兴

  五佛乡地处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盐碱地面积大、改良难度高。近年来,景泰县依托“盐碱水+渔业”生态治理模式,推广水质调控、循环水养殖、新品种引进等一系列技术,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更成功培育出虾、鱼、泥鳅等多类水产品,形成了生态修复和产业收益的双赢格局。

  葛文龙主任进一步介绍:“这几年,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盐碱水养殖技术攻关。一是主要解决盐碱水水质调控的问题,解决亚盐超标的问题;二是引进一些适合盐碱水养殖的新品种,今年引进的有山女鳟、乌苏里白鲑,提高盐碱水养殖的效益;三是创新养殖模式,引进南美白对虾的淡化技术,提高虾苗成活率;另外还解决了加州鲈鱼反季节苗种培育技术,今年加州鲈鱼养殖规格明显提高了,达到了市场销售的规格要求。”

  以水治碱,以渔富民。如今的五佛乡,千亩盐碱地化身为波光粼粼的“海鲜仓”,每年稳定产出南美白对虾、鲈鱼、鲤鱼等优质水产品,带动数百户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景泰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转型的一张亮眼名片。(雷臣元卢昌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