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景泰县寺滩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朵朵鲜嫩的菌菇破棒而出。农户们穿梭其间,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烘干作业,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小小的菌菇不仅是当地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更是撑起搬迁群众稳稳“致富伞”的关键支柱。

寺滩乡部分群众因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等原因,搬迁至集中安置点。如何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24年,寺滩乡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及衔接资金共计750余万元。依托村集体入股,引进河南省南阳三众同源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及销售,建成了这座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新途径。

正在菌棚内劳作的黄粮莲便是受益者之一。去年刚从寺滩乡偏远村组搬迁来的她,如今不但住进了新楼房,更在基地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了这个蘑菇棚,咱们老年人也能在这儿挣个零花钱。活不重,干得动!”黄粮莲高兴地说。该基地工厂化种植模式具有周期短、周年生产、用工量大且劳动强度和技术门槛较低的优势,有效吸纳了周边老年劳动力,实实在在地充盈了他们的“钱袋子”。

基地在品种选择上充分考量市场行情,主要种植市场畅销的海蜇菇、黑皮鸡枞菌等品种。预计年生产鲜菌可达约265吨,实现年产值约1855万元。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带来的显著收益,不仅稳定了搬迁群众的收入来源,更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引擎。
“以前村集体没什么收入,想给社区群众办点实事都难。现在有了食用菌产业,村集体通过分红、参与加工运输等环节获取收益,”寺滩乡副乡长梁莹介绍道,“这个项目每年能给参与的每个村村集体带来约3.5万元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全年可带动搬迁群众务工达9000人次,帮助当地群众增收约90万元。”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寺滩乡带动村集体增收、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的支柱产业。一朵朵小小的菌菇,正稳稳地撑起搬迁群众的“致富伞”,铺就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卢昌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31日智能温室育出“金番茄” 景泰戈壁崛起现代农业标杆
- 2025年06月03日景泰:科技赋能特色种养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年04月22日景泰:砂田春耕种瓜忙 科技助力产业兴
- 2025年04月18日景泰县红砂岘生态园樱桃采摘季甜蜜启幕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