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种瓜的关键时节,景泰县芦阳镇红光村的农户们抢抓农时,采用“机械+人工”的现代化种植模式,规模化推进旱砂地西瓜播种,奏响特色产业发展的春日序曲。

走进芦阳镇红光村的旱砂田,科技赋能的春耕图景跃然眼前。新铺设的滴灌管网如精密的“毛细血管”贯穿田间,机械化作业高效推进,覆膜机一次性完成打窝和覆盖地膜。村民们正在田间劳作,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种植户常学翠:我们在红光村包了400多亩地,其中西瓜200亩、籽瓜是180亩、黄河蜜是50亩。我们(每天)雇的是20多人,20多人一天要种二三十亩地,基本上一周就要完成(全部)种植。

地处干旱气候区的芦阳镇红光村,凭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加上砂地透气性强的特性,为西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近年来,红光村通过“企业+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引进优质瓜苗,让传统旱砂田焕发新生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芦阳镇红光村村民 张菊祥:到这个地方来活也比较轻松,工资上也合理,一天150块钱,离家又近,不走别的地方就能挣到钱。景泰县诚曼农牧家庭农场从宁夏引进优质瓜苗,通过精准滴灌节水、覆膜保墒等新技术,实现砂地瓜三个月快速成熟,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

景泰县诚曼农牧家庭农场负责人 王世虎:我们种的这个砂地是干旱地区,我们首先要从宁夏地区订瓜苗,然后采用机械化打窝,采用滴灌、覆膜,然后再滴水,三个月后完全成熟。
近年来,芦阳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持续推行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通过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目前,芦阳镇十里、红光片区6000亩旱砂地西瓜、甜瓜、籽瓜等绿色旱作农业种植规模稳定壮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既丰富了群众的“果蔬篮”,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郭长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8日景泰县红砂岘生态园樱桃采摘季甜蜜启幕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2025年04月07日靖远大庙:“村晚”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 2025年03月27日洋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会宁打造“金色产业”新标杆
- 2025年03月26日会宁汉家岔镇:执“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