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汉家岔镇,机械轰鸣的田间地头与炊烟袅袅的农家院落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奋进图景。作为会宁县乡村振兴示范镇,汉家岔镇执“产业、民生、文化”三支妙笔,在广袤黄土地上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执“特色产业”之笔 绘就增收致富新路径
在塔岔村辰盛种植农场,滴灌带铺设机械正将黑膜下的“毛细血管”延伸至每株药材根系。“今年开荒60亩试种黄芪,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既盘活撂荒地又带动村民务工。”农场负责人孙富强介绍。这种产业振兴模式已在全镇推广,赵家岔村通过引进甘肃乐景盛公司流转5000亩梯田种植中药材,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阴山村惠民养殖合作社里,400余只澳洲白肉羊即将出栏。“我们与河畔肉羊交易市场形成稳定供应链,年出栏量超千只。”负责人陈耀德说。目前全镇肉羊存栏量突破3万只,形成“种养结合、联农带农”的产业链闭环。

执“民生改善”之笔 勾勒幸福生活新图景
王马山村庙李组的何锦元拧开自来水龙头,清水汩汩流入羊圈。随着“引洮工程”全面竣工,全镇1.2万群众告别窖水历史。八眼组2.2公里硬化路让张定国的三轮车畅通无阻:“现在40亩庄稼能及时运出,每斤玉米多卖2毛钱!”投资5.6亿元的G309线升级改造项目更让2万群众踏上“康庄道”,农产品运输效率提升40%。在王马山初级中学,新扩建的食堂窗明几净,电暖设备让300余名师生告别“冷饭冷灶”。2024年以来,全镇实施民生项目23个,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

执“文化润泽”之笔 晕染乡风文明新底色
赵家岔村文化广场上,村民胡玉体正组织棋牌比赛:“农闲时有地方下棋打球,精气神都好了。”全镇建成8个文化广场、12个农家书屋,组建3支秦腔自乐班,年开展惠民演出20余场。甘泉社区居民柴富军在书屋钻研《科学养羊技术》:“去年靠书里的方法,羊羔成活率提到95%。”这种“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发展理念,正是汉家岔镇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
截至2025年3月,汉家岔镇通过实施“全膜玉米5万亩+中药材4150亩+肉羊3万只”的产业组合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8.7%。镇党委书记表示,将深化“千万工程”经验,在数字经济赋能、跨境电商拓展等领域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答卷更具成色。(曾洁 杨龙)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5日景泰县寺滩乡: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乡村振兴添动能
- 2025年03月14日会宁县迎来春雪 装扮山川滋润田野 助力生态绿色发展
- 2025年03月11日景泰县芦阳镇蓝莓试种成功 村集体经济迎来新发展机遇
- 2025年03月11日会宁县八里湾乡实施“耕”新计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