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项目推进正当时。位于景泰县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内,由甘肃金谷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万吨玉米冷冻穗/真空穗深加工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即将启动试运行。该项目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延伸玉米产业链,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景泰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厂房外墙保温层安装与粉刷作业。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与精细调试,全力确保试投产顺利运行。
项目负责人刘志军介绍,该项目核心是对鲜食玉米进行高温杀菌和冷冻保鲜处理,实现后续“加热即食”的便利性。新建的生产车间面积达11000余平方米,为玉米深加工提供了专业空间,并配套建设了扒皮罩棚和冷库,以满足玉米的前期处理、储存和保鲜需求。在能源保障方面,已安装两台1600kW变压器支撑设备运行,未来还计划建设800kW光伏发电系统,降低运营成本。

“我们的加工流程严格保证品质,”生产车间主管余树富详细说明,“鲜玉米经过扒皮清洗后,使用高温杀菌锅和蒸煮锅进行杀菌蒸煮,接着进入冷却隧道降温,最后打包入库进行冷冻保鲜。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确保产品纯天然、绿色健康。”
随着项目试运营进入倒计时,其带动订单农业、稳定农户收益与促进就业的多重效益日益凸显。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计划带动周边糯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收500元。同时,项目还将提供约100个固定工作岗位和240个季节性用工岗位,有效拓宽本地就业渠道。

“项目预计9月初完成建设并开始试运行。”刘志军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处理玉米能力达2万吨,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这不仅将有力带动周边订单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保障农户稳定收益,也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生产线的延伸撬动了产业链的价值提升。该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建成,将填补景泰县在玉米深加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一条从田间种植到产品增值、从产地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通过规模化、高效率的保鲜处理技术,景泰玉米产品将更便捷地进入商超柜台、直播平台等多元销售渠道,为拓宽农产品销路、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韩正彬)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25日景泰县:4微米铜箔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填补西北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空白
- 2025年08月14日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扬帆启新程——景泰县委十五届十八次全体会议侧记
- 2025年08月12日引黄润旱川 金绿共生辉:景电工程续写“水往高处流”传奇
- 2025年08月05日会宁:高标准农田绘就“藏粮于地”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