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靠天吃饭的甘肃会宁黄土旱塬,如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农业变革。当地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核心,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土地整治、水利配套与科技赋能,零散薄地正蜕变为“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良田。

平整土地,激活发展潜力
老君坡镇沙寨村曾受困于“巴掌田”和狭窄土路,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土地流转困难,撂荒现象普遍。“以前地窄路窄,流转困难。”村民汪效周感慨道。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推进,土地推宽平整、道路拓宽硬化,耕作条件大幅改善,村民自种意愿提升,合作社规模经营热情高涨。“路宽了,车好走!”村民汪顺顺望着连片沃野充满希望。2024年,老君坡镇集中改造18300亩土地,向“土地平整肥沃、设施配套齐全”目标坚实迈进。

高效节水,破解旱塬“水困”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为会宁破题“水困”的核心突破。韩家集镇云台山村过去玉米亩产仅700-800斤,今年引洮水源贯通田间滴灌系统后,预估亩产跃升至2000斤左右,真正实现“旱涝保收”。该镇高效节水灌溉已覆盖3个村2.1万亩农田。“往年靠天吃饭,今年通水后产量有保障了!”会宁聚鑫农业公司经理钱旭功道出经营主体的心声。副镇长郭宁表示,将通过示范种植让群众看见“水效益”,明年扩大规模打造节水农业示范区,将“水红利”转化为“增收力”。村民李彩云在土地流转后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就近务工日赚120元:“租金加工钱,怎么算都好!”

万亩良田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截至目前,会宁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有效整治抛荒田地和零星小田,显著优化种植环境,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基石。“下一步将依托引洮二期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县农业农村局农发中心副主任王富军表示,“目标是到2035年将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从老君坡镇唤醒沉睡土地,到韩家集镇引水润泽旱田,一幅“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会宁旱塬铺展。万亩良田不仅提升了粮食产能,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牛丽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30日靖远县糜滩镇多管齐下 织密防汛安全网
- 2025年07月25日景泰县:以篮球为媒 打造体育新名片
- 2025年07月24日篮球名宿齐聚景泰,第二届“璟辰杯”篮球邀请赛燃情开幕
- 2025年07月24日景泰举办篮球邀请赛 以体促旅助推文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