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社会民生

绿水青山村舍绕 宜居美景入画来——会宁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侧记

 2024/05/28/ 11:13 来源:每日甘肃网

  入户村道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彩色墙绘主题鲜明,农舍庭院花香四溢……每到一处村落,处处弥漫着诗意乡景,散发着勃勃生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会师大地正在见证着一场深刻变革,处处焕发着靓丽的乡村新颜,涌动着清新的文明之风,一幅村美、景秀、百姓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诗意栖居:谋篇布局“引春风”

  “说起这几年来的变化,我是深有感触的。以前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土堆、柴堆没有了,垃圾也有专人负责收集;水泥路面、路灯明亮,晚上还有广场舞,现在我们越住越舒心,日子越过越好。”提起家门口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会宁县刘家寨镇刘寨村80多岁的老人冯玉仓感慨万千。

  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惠民生、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乡村振兴一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发展工程。近年来,会宁县认真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文化为重点,按照“垃圾要处理、街面要整洁、环境要美化、机制要健全、体系要完善”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整治与持续推进相结合、点上“开花”与面上“结果”并重,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据了解,2023年会宁县围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目标任务,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建成卫生厕所4000座,打造改厕整村推进示范村20个。共出动各类清运车辆3696台次,累计整治生活垃圾6227吨、清理秸秆1281吨、清理废旧农膜994吨、清理尾菜121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1458吨、清理村内河塘273口、清理村内沟渠3265公里。

  万象更新:风清气正“沐春风”

  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里子”的改变。会宁县坚持群策群力,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大合唱”。

  会宁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积极组织“小板凳”“农家讲堂”宣讲员,围绕破除群众卫生习惯差、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陋习,开展进村入户宣理论、农家小院讲故事等活动,打造文明实践服务品牌,搭建干部群众的“贴心站”“暖心台”,辐射带动县域内政务微宣讲实现全覆盖,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2023年会宁县先后推荐表彰全省“最美家庭”1户,市级“最美家庭”17户,文明家庭4户,平安家庭20户,“美丽庭院”示范村5个、示范户120户。同时,着力打造郭城驿镇市级示范乡镇1个,河畔镇、中川镇等4个县级示范乡镇和会师镇南什村、韩家集镇韩集村等34个省、市、县级示范村。

  村里环境好了,村民干事创业的心劲也就更足了,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生活都有了精气神。会宁县草滩镇孔寨村村民王斌一语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街道干净整洁、庭院鲜花绽放、大棚排列整齐……,如今,穿行于会宁县的乡村街道,处处展现出一幅幅绿、净、美的田园画卷,呈现出一道道清新雅致的靓丽风景。

  幸福家园:齐心合力“接春风 ” 

  绿水青山之间,一个个村庄脱胎换骨,成为亮丽的风景,“美丽交响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何实现从处处美到常态美?会宁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民动员齐上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示范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发挥村民自发性组织的监督作用,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让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会宁县通过采取系统部署、定期调度,因地制宜、示范先行,整合资源、建管并重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人居环境的提升,带来的是美丽宜居乡村形、实、魂的蝶变。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方便了群众生活,还为乡风文明和乡村基层治理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会宁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积攒了后劲。

  越来越宜居的环境,越来越美丽的家乡,增强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激发着村民们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

  如今,会师大地上的一个个和美村落,初步实现了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提质转型,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文/魏永刚 图/王进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