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白银要闻

银光集团:以班组“小阵地”立好安全“大规矩”

 2025/11/17/ 17:27 来源:每日甘肃网

  初冬的清晨,寒气渐浓,而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四厂新修缮的班组活动室内却是一片暖意融融。8点10分,各班组员工身着统一工装,精神饱满、整齐端坐,专注聆听班组长布置当日任务、提示安全风险,反复强调按章操作的要领。墙面上,“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的宣传看板醒目,每一句警示都像是一位严肃的安全员,时刻提醒着在场的每一位员工。

银光集团班组员工召开班前会,学习“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

  这个看似平常的班前会场景,如今已成为银光集团以班组为阵地,推动规矩意识落地生根、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生动缩影。

  从前,站立式“面对面”交接班是银光集团班组管理的一个传统。从今年10月份起,化工四厂为解决三个班组能够“坐下来”同时开班前会的场地难题,积极协调改造闲置区域,精心打造出符合“职工小家”标准的活动室。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不仅让班前会有了固定阵地,更让规矩意识在基层班组找到了扎根的沃土。

  “班前会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却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规矩意识培育的重要阵地。”化工四厂“大学习班组长” 李明阳介绍说。今年以来,银光集团自上而下推动规矩意识建设,营造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氛围。银光集团总经理及班子成员每月深入基层,参加联系班组的班前会,现场督导新修订的《班前班后会实施细则》与《连续作业岗位交接班管理细则》的落实情况。这种“以上率下”的工作方式,有效推动了各项管理要求直达班组末梢。

  规矩的建立,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固化,更需要内心的认同。在化工四厂工作二十年的李师父,对银光集团梳理的“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深有感触:“‘自以为是的固执人’‘凑凑合合的懒惰人’,这些画像既形象又深刻,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时时对照反思,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据了解,银光集团前期推出了《银光集团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并提炼“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作为反面警示教材。自10月起,全员通过班前班后会开展学习与自查自纠。入职不久的年轻员工小陈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初来乍到的年轻人’, 我深知自己最容易因经验不足而出错。现在每次开班前会,看到墙上‘21种人’的宣传板,就像有师父在身边时时提醒,告诫自己必须时刻严守规矩、规范操作。”

  短评:让规矩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护身符”

  班组是规章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化工生产企业而言,安全生产规章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更是稳健发展的“底线”。当前正值年底攻坚阶段,各级人员要以党建引领?百日攻坚“麦芒行动”为契机,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以铁的纪律、严的举措护航安全生产。

  树立规矩意识,首在心存敬畏。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应主动对照“21种人”自查自省。唯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从思想源头筑牢安全堤坝。

  树立规矩意识,重在强化执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要率先垂范,既做规矩的守护者,更做规矩的执行者。要通过常态监督让规矩“带电”,借持续培训让规矩“入心”;广大基层员工要把学规章、守纪律作为每日必修课,养成对照自查的习惯,将“按章操作”融入每个环节;对相关方人员,要细化全流程标准,纳入统一纪律管理体系。

  树立规矩意识,更要文化渗透。规矩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执行,更在于融入日常、化为自觉、形成文化。从班前会场地的细节改造,到“21种人”警示内容的深入人心;从劳动纪律的刚性约束,到安全理念的柔性引导,银光集团要不断持续推动规矩意识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升华,努力让“守规矩”成为每位员工的行动自觉,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纪律保障。(贾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