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乡村振兴

科学治理焕生机 循环发展促振兴——靖远县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

 2025/11/05/ 16:4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近日,记者走进靖远县北滩镇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只见曾经的盐碱“痛点”正通过一系列科学治理举措逐步转变,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概况:规模宏大,多管齐下

  靖远县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规模达10921.36亩,总投资37912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开挖排碱沟作业。据靖远县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公司副总经理焦雨介绍,项目建设内容丰富,涵盖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产业导入工程五大类,全方位提升治理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发展潜力。

  盐碱困境:制约农业发展的“拦路虎”

  靖远县盐渍化耕地问题由来已久,现有盐渍化耕地达38.55万亩。其中,轻度盐渍化耕地28.74万亩,占盐碱耕地总面积的74.55%;中度盐渍化耕地6.37万亩,占比16.52%;重度盐渍化耕地3.44万亩,占比8.93%。这些盐渍化耕地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制约着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民收入提升和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

  多措并举:分类治理,盘活土地

  面对盐碱难题,靖远县自2014年起便主动作为,争取各类项目支持,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加大盐碱地治理力度。焦雨表示:“我们一方面对现有重度盐碱耕地进行改造提升,全力改善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对未利用盐碱地实施垦造耕地,有效补充区域耕地面积。对于不适宜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盐碱地,则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牧草种植及高效设施农业,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价值。”

  该项目坚持“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土地整治、灌水洗盐、工程排碱等工程手段,搭配生物化学农艺改良措施,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整治,降低盐碱化程度,提高耕地质量。在项目后期规划中,还计划在区域南侧开展牧草加工和畜牧业养殖,在北侧利用咸水发展水产养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盐碱地改造项目,预计将新增耕地4000余亩,很大程度上能消除靖远县的重度盐碱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能。”焦雨说道。

  产学研合作:试验先行,积累经验

  为确保治理科学有效,靖远县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在项目区域实施500亩试验田项目。目前,试验田内已完成清理盐斑约300亩,开挖排碱沟2000米,修筑田埂1000米,并种植金牧粮草朊草等耐盐碱植株。焦雨表示,这些试验为项目运营期的植株选育、改良剂选择、土壤准备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能让后续治理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政府保障:全程护航,助力发展

  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保障。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马耀春介绍,自项目启动以来,靖远县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前期为项目落地解决审批等各类问题,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团队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项目建成后,还将加大成果推广,让治理经验辐射更多区域。

  成效与展望:持续发力,筑牢根基

  “十四五”以来,靖远县已累计实施盐碱地治理项目4个,总建设规模达20298亩,总投资3858.5万元,直接受益人口25089人,在盐碱地治理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马耀春表示,下一步,靖远县将进一步整合力量,聚焦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加大研究和攻关力度,不断创新盐碱地改造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让盐碱地治理成果持续惠及更多群众,为靖远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