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市县动态

景泰:盐碱地变“海鲜仓” 南美白对虾迎丰收

 2025/09/05/ 11:50 来源:每日甘肃网

  金秋九月,白银市省景泰县五佛乡水产养殖基地喜迎南美白对虾丰收。曾经被视作“种啥都难长”的盐碱地,如今华丽转身为产出鲜活“海鲜”的“聚宝盆”,一尾尾壳薄肉嫩、活蹦乱跳的对虾跃出水面,绘就出丰收图景。

  9月初,养殖基地内一派繁忙。养殖户们齐聚塘边,撒料、布网、收网,动作娴熟。随着渔网缓缓收紧、拉出水面,晶莹透亮、活力十足的南美白对虾随之涌现。“今年我们投放了200万尾虾苗,养殖规模约100亩。现在开始陆续出虾,预计这个塘能收获5000斤左右。”景泰晋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晋成介绍道。得益于对盐碱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里产出的对虾品质上乘,具有壳薄肉嫩、味道鲜美、含钙量高的特点。

  成熟的养殖技术保障了南美白对虾的品质逐年提升,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兰州、白银等地的海鲜市场和超市订单纷至沓来。“目前我们每天向兰州市场供货500到1000斤,同时也供应白银的海鲜市场和超市。”周晋成补充道。

  这份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专门团队,从虾苗选育、水质调控到病害防治全过程指导养殖户,成功攻克了盐碱水养殖的难题。“今年我们优化了技术,投苗时间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目前对虾长势喜人,打样规格达到每斤35头。”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葛文龙表示,“后续还有一个月的生长期,预计最终规格可达每斤20头左右,亩产量约600斤。”

  近年来,景泰县立足本地实际,变废为宝,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大力发展盐碱水特色养殖业。通过引进南美白对虾等优质品种,并持续改良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成功将昔日的“不毛之地”转变为充盈的“海鲜仓”。未来,景泰县将继续优化技术体系,扩大特色水产养殖规模,让更多盐碱地成为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地”。(卢昌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