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市县动态

昔日“白碱滩”焕生机 景泰县国家级盐碱地治理成效显著

 2025/07/22/ 09:22 来源:每日甘肃网

  盛夏时节,白银市景泰县昔日的白碱滩焕发出盎然生机。在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辣椒翠叶舒展,玉米挺拔拔节,各类耐盐碱作物在这片曾被喻为“土地癌症”的区域茁壮生长,书写着一份亮眼的盛夏答卷。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仅仅半年前,景泰县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芦阳片区的土地还覆盖着刺眼的白霜。通过春季集中实施的挖渠排碱、菌剂改良、耐碱播种等综合治理“组合拳”,如今这里奇迹般地挺立起连片茂盛的“青纱帐”。

  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其睿在田间查看时难掩欣喜:“你看这玉米茎秆粗壮,叶色深绿,油亮光滑。按当前长势评估,今年的盐碱地治理成效非常明显。”

  这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离不开农技团队的科学护航。盛夏高温加剧水分蒸发,潜藏地下的盐分极易上升危害作物。为此,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仲晓飞带领团队,每日深入田间,严密监测土壤盐分和作物长势,依据数据实时调整治理策略。“夏季是作物生长关键期,也是反碱风险高峰期。我们坚持每日监测记录,动态优化措施,确保治理成效。”仲晓飞介绍。

  科技的注入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也点燃了当地农民的新希望。景泰县芦阳镇城北村村民王志建,这位与盐碱地抗争半辈子的农民,如今负责管护着130多亩试验田。曾经“种啥啥不收”的伤心地,如今挂满了辣椒、菜瓜和日渐丰硕的人参果。王志建托起沉甸甸的辣椒,感慨道:“打小这就是白茫茫的碱滩!你看现在这辣椒的颜色、发达的根系、结下的果实!照这样治理下去,真要靠这片‘废地’吃上饭、挣上钱了!”

  这片成功的试验田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战术体系”:以排碱渠构建“地下长城”为基础,综合运用有机肥、酸性剂、功能菌群以及覆膜压碱等技术(“四重战术”),共同守护着土地的复苏。“目前试验田种植的耐盐碱甜瓜、辣椒等13个品种长势良好,生机勃勃。这些实践正为国家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贡献宝贵的‘景泰经验’。”仲晓飞总结道。

  晚风拂过万亩青纱帐,田埂上的足迹,无声诉说着农技人员的坚守与农民的期盼。景泰县在国家级盐碱地治理战场上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益,更在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攻坚战”的版图上刻下了坚实的印记。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上,每一株挺立的禾苗,都彰显着景泰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道路上的责任担当与积极贡献。(雷臣元 卢昌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