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视频播报

红石山下再写筑路传奇

 2022/07/22/ 17:22 来源:每日甘肃网

  敦当人在3400米高寒高海拔戈壁无人区的阿尔金山,用六年的时间书写了甘肃路桥人的心怀壮志、匠心筑梦,洒下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2021年底,从敦当项目撤场的他们,又投身于天上无鸟,地不长草,风吹沙跑,寒暑难熬的戈壁无人区,面对人迹罕至、浩瀚无边的荒滩戈壁,他们在红石山下安营扎寨,满怀豪情续写“大漠之旅”。

  扎根戈壁:苦环境彰显路桥担当

  由甘肃万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G331线大红山至霍勒扎德盖段公路工程DHSG1标项目地貌以戈壁荒漠为主,堪称无人区,环境极度恶劣,施工任务涉及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的完成和缺陷修复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项目电力线路架设等内容,同时还需面对盐渍土病害、施工质量高标准、疫情反复等现实问题。

  “因为有过在敦当项目建设的经验,来之前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想到会面临很多困难,但真正来了之后才切身体会到这里环境比敦当项目更严峻。”项目经理肖得高这样感慨。

  进场前,技术人员坚持徒步60多公里,开展开工前的导线点、水准点、地面线复测工作,戈壁滩的风沙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艰辛而变得柔情,开展复测工作是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几乎每天都是风沙肆虐,黄沙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狂风席卷着黄沙,有时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他们每天戴着口罩出去,从现场回来也时常满嘴沙子,脸上都得掉一层皮。

  除了风的洗礼还要面对水的难题,刚进场没水,大家半个月也洗不上一次澡,灰头土脸的,项目施工各工序用水量大,于是水源问题首当其冲。项目经理前期便带队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不分昼夜,在驻地周边范围内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找到了两处水源地,就这样,以每天从两处水源地拉水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担当作为:高标准展现路桥力量

  再次体会了大漠戈壁的艰苦后,全体参建人员对“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新的感悟。

  戈壁见初心,孤独锻品格。图纸会审、方案申报、技术交底、人员备案、施工组织等工作都要一一开展, 项目人员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多回宿舍还要写施工日志、安排次日的工作……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克服着严酷环境对身体和精神的磨练,在临时用地和建设用地批复后,截至目前,三个月的时间里,项目部完成了两区三厂及其他临时工程的建设、永久性电路架设100km、施工便道整修29km、原地面清表153277㎡、借土填方19000m³、预制箱涵基础施工2道、箱涵预制52节、桩基开孔10根共计187m及桩基混凝土浇筑完成8根共计195m³。

  “安全是基石,质量是生命”,这是大霍1标项目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红线的目标,为确保各项生产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他们慎终如始,不懈奋斗,立志交出一份上级满意、职工放心、业主肯定的满意答卷。

  攻坚克难:标准化迸发路桥智慧

  大风是这里的常客,项目部的员工在黄沙卷起、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始终把“样板就是标杆,就是导向,要把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先进经验传递给项目部每一位员工”的标准,写进了项目部管理规范当中。

  项目部通过“十天项目经理带队巡查”及“三人安全巡查”等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立整立改,发现安全隐患绝不放过,把一切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扼杀在萌芽阶段。在疫情防控期间,严抓实抓班前教育,项目负责人亲自督查落实,精心部署做出严格要求,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在班前教育着重强调,同时将打造品质工程与标准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先进工艺标准,开展技术创新,制定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工艺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标准化管理下,项目部的员工日夜奋战,项目建设一天一个样,工地现场一派生机,让本来的黄色戈壁滩慢慢染成了路桥红的颜色。同时项目部积极推进“四新技术”应用和“工艺微创新”成果转化,计划投入无人驾驶平地机、单钢轮压路机、3D摊铺、改造混合料拌缸为振动拌缸、基层摊铺使用水泥浆同步喷浆机等先进设备及技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也引进机制砂、粉煤灰、矿粉等材料达到“双掺”,降低胶凝材料用量,降低项目施工成本,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通过加强盐渍土处理措施,应用总结提炼适应项目的处理措施,消除“盐胀”现象,用工艺提升建设品质,夯实工程建设质量。

  大漠有情,将见证路桥人的如歌岁月;戈壁为证,将铭记路桥人的丰功伟绩,当路桥红坠入无边沙漠,未曾谋面的路与桥也终将会相遇! (吴庆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