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白银要闻

银光集团集众智加快含能生产线自动化改造

 2022/03/29/ 15:5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自从去年实施真空系统技术改造,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也更加安全了。”中国兵器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工二厂员工白小刚与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一起实施了该项目,对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带来的便捷他深有体会。这是银光集团履行强军首责,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开展技术攻关的缩影。

  汇聚英才亮成果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不来,靠不来,只有我们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担当,以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奋斗。”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仕鹏在谈及含能材料发展时坚定地说到。

  紧贴国防建设需求,银光集团集智聚力加强新工艺技术研发,加快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度,近年来自筹资金开展含能材料科研项目百余项、技术创新项目70余项,大幅提升了生产线自动化、连续化、安全控制水平。企业深度实施“借脑引智”工程,借助协同创新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加快含能材料研发、推广。围绕生产线各类自动化、连续化、无人化关键技术瓶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学术交流、顾问指导、专家咨询等方式,从人才引进、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途径吸引外部科技资源,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为企业增智赋能。

  银光集团整合国内优势研究资源,开展含能材料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和集成、自动化制备工艺技术、自动包装技术等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集成应用于新建生产线。同时,建成了具有自动化、可视化、信息化等特点的先进含能材料合成、新工艺研究中试平台,引进国外先进集成单元设备,进一步消化、吸收,为我国含能材料生产线设计提供了依据。新建的重点项目生产线采用多项新工艺、新设备和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成为国内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含能材料生产线,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生产过程长期存在的在线人员多、作业环境较差、本质安全程度低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我们也有了机器人工友”

  针对工序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兵器工业集团技能带头人、化工二厂生产科科长李树龙和同事集思广益,自主研发设计、施工安装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为含能材料制造行业首例,已在相关生产线推广。对于生产线喜添“新丁”,岗位员工很自豪:“我们也有了机器人工友,替我们干最苦最累的活。”

  程仕鹏提出“哪里劳动强度大、哪里安全程度低,创新就在哪里”的思路,将创新的关键点放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上,建立“赛马”机制,为全员搭建创新创效平台,鼓励员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持续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工序采用高频振动筛替代人工手动过筛,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危险作业场所岗位定员也减少了。”化工二厂成品工组组长张正君介绍说。2021年以来,他所在工组先后实施了工房压空罐改造、过滤器更换烧结板、分配箱三通道改为四通道等创新项目。员工们还自主设计、加工二合一槽车,减少了生产环节。

  对标先进打造智能生产线

  以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和“数字兵器”规划部署为指引,近年来,银光集团持续对标先进企业查找自身差距补短板,开展多条生产线数字化转型、信息资源集成化和云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支撑传统产业升级,聚合力迈出智慧企业建设新步伐。

  “通过自主开发黑屏管理系统,化工六厂废酸处理生产线打通了所有工艺技术参数与仪表的控制回路,自控投运率达到了100%,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无人化操作”,信息中心信息管理科科长李强介绍说。

  随着黑屏管理在企业的运用,以点带面推动生产线连续化、自动化改造,生产工艺管理从“管正常”向“管异常”转变,催生了企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跨越。银光集团“化工企业基于两化融合的生产异常管理”成果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兵器工业集团管理创新一等奖。以此为契机,企业全面整合并实现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补充完善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

  结合安全生产实际,银光集团搭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平台,开发出具有违章查询、违章信息上传、人员等信息为一体的视频监查系统,将打造生产过程自动化与安全监控智能化有机融合。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网络或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查看生产工序、岗位操作情况,全过程管控各项违章操作行为。

  针对生产线重点部位安全监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银光集团深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重点岗位违章行为进行智能化分析预警、视频智能回放。设计、开发HSE管理系统,实现了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7大类危险作业流程信息化运行,规范各类危险作业管控,形成了安全管理流程信息化运行体系。(谭顺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