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文化旅游

《故乡的炊烟》燃动白银职工夜:书香工运携手,共铸乡土匠心辉煌新篇!

 2025/10/28/ 15:3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近日,“百年筑工运 书香润铜城”全省工会职工书屋主题阅读交流活动在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盛大举行。白银本土作家张思信携其诗歌散文合集《故乡的炊烟》亮相,与青年畅销书作家青竹及省、市相关领导一同,为白银各界职工带来了一场融合乡土情怀与劳动精神的精彩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字为劳动者传递精神力量。

  活动启幕:矿景映书香,共赴文化之约

  本次活动以“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为主题,精心设置了歌舞表演、作家访谈、公益赠书、文学常识有奖问答等多个环节。活动现场,职工们围坐在一起,在矿山夜景与书香的交融中,深切感受文学与劳动产生的共鸣。

  作为土生土长的白银人,张思信此次带来了自己的专著《故乡的炊烟》。这部由团结出版社于2024年2月第1版出版的作品集,收录了35.5万字,既是他数十年文学创作的缩影,也承载着白银乡土的鲜活记忆,成为活动中连接作家与职工的重要情感纽带。

  聚焦张思信:笔耕四十载,记录乡土时光

  在访谈环节,张思信与青竹围绕“白银工业文化与矿工精神”展开深入对话,并结合《故乡的炊烟》中的文字,分享了创作背后的动人故事。作为长期扎根乡土的创作者,张思信的经历与作品成为现场职工了解“文学如何记录生活”的生动范例。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张思信便坚持文学创作,累计产出1200余件(首)诗歌、散文作品。他是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燕京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现任《世界汉语文学大观》《中国西部文学大观》副主编。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华民族文学百年传承精品汇编》《世界名人录》《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等典籍,还曾荣获“2020华语文学终身成就奖”等荣誉。正如他在《故乡的炊烟》后记中所言:“文字要扎根土地,才能接住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作品解读:乡土温情跃然纸上

  本次活动赠送的《故乡的炊烟》,收录了张思信描写白银乡土、乡亲、民俗的诗歌与散文。书中既有《享受乡音》里“犬吠声/响响的/亮亮的/乱乱的/长长的”这般鲜活的乡村晨景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有《写给劳动者》中“红星四溅的火花/凝聚着你的智慧/熊熊燃烧的炉火/蕴藏着你的辛劳”对劳动者的深情礼赞;更有《故乡的炊烟》散文中对故乡变迁的细腻记录——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灶台炊烟到现代炊具,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的牵挂与对生活的热爱。著名诗人尹长磊在该书序言中评价:“张老师的作品意境优美,趣味独特,有简淡平和、质朴自然的风调,能让人感受到岁月人生的感悟与生活的美好。”

  创作思考:共通情感引发共鸣

  谈及创作理念,张思信表示,《故乡的炊烟》里的每一篇文字,都源于对白银土地的深刻熟悉:“我写故乡的炊烟,不只是写灶台升起的烟火,更是写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就像矿工师傅对矿山的感情,这种对‘根’的眷恋,是所有人共通的。”面对“文学如何滋养工匠精神”的提问,他以书中《土豆》一文为例:“土豆在贫瘠土地里默默生长,朴实却坚韧,这和工匠打磨作品的专注多像?阅读让我们看见生活里的这些美好,也让心更静,手上的活更有温度。”

  赠书环节:传递故乡敬意

  在活动赠书仪式上,省、市领导与张思信一同向劳模工匠、一线职工赠送了200本《故乡的炊烟》。拿到书的职工们翻到《写给劳动者》篇目时,纷纷表示“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读着亲切”。“希望大家翻开这本书时,能想起故乡的温暖,也想起自己在岗位上的坚守。”张思信在赠书时说道。有位在矿山工作多年的老职工当场翻到《故乡的炊烟》散文,轻声读起“傍晚的炊烟融入晚霞,像给故乡盖了层软纱”,引得身边人频频点头——这正是许多白银人记忆里的家乡模样。

  活动收尾:书香萦绕,故事延续

  随着有奖问答环节的欢声笑语,本次阅读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故乡的炊烟》与张思信的创作理念,却深深留在了职工心中。不少职工表示,会把书带回家,和家人分享书中的白银故事,也会试着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谈及未来,张思信坚定地说,他会继续以白银为创作底色,就像《故乡的炊烟》里写的“根扎在这片土地,就有写不完的故事”,未来计划创作更多反映白银工业文化与乡村变迁的作品,为故乡留下更多珍贵的文字印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