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市景泰县境内,巍然矗立着一座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的永泰古城。这座因形似灵龟而被誉为“龟城”的明代军事要塞,不仅是河西走廊的重要文化遗产,更是景泰县厚重历史记忆的珍贵见证。近年来,景泰县扎实推进永泰古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工作,让这座古老的城池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永泰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城内至今留存有完整的城门、城墙等建筑遗迹,是研究明代军事防御体系和西北边疆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好永泰古城,就是守护我们的历史根脉。”景泰县文物保护工作站副站长闫立君介绍道。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对古城进行了系统性修缮保护。工作涵盖城墙加固、古建筑修复、传统村落保护及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在精心保留古城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有效确保了文物安全。同时,当地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实现了古城的全面保护与有效展示利用。

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景泰县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新路径。通过打造“文物+旅游”融合模式,深度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推动文旅发展的新动能。游客漫步古城,不仅能直观欣赏古朴沧桑的建筑风貌,更能近距离沉浸式感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郑文韬表示:“这里很多地方都保持着原生态原生貌,还有居民生活在其中。我们专门为了这座从民国时期就存在的永泰小学而来,就是想切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为了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景泰县高度重视发挥当地居民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到古城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事业中。曾在永泰小学任教的李崇仁老师,如今已成为古城的一名资深讲解员。“我从小生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阁一楼都了然于心。”李崇仁说,最初在教书时就常有游客希望有人讲解,“我开始尝试着讲讲,没想到这一讲就是二十多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看到古城受到大家的喜爱,我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通过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双轨并行,这座曾沉寂的“龟城”已然苏醒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成为人们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更成为景泰县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牛芸 韩正彬)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28日白银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成功举办《红色记忆 胜利欢歌》文艺汇演
- 2025年08月22日靖远县博物馆举办“稷谷融陶,匠心筑艺”体验活动
- 2025年08月22日靖远县博物馆举办“彩陶绘画·妙笔绘华”活动 青少年暑期感受彩陶魅力
- 2025年08月08日景泰县第三届“璟辰杯”篮球赛:以体育为支点撬动农文体旅多维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