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白银市生态环境局靖远分局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生态环境执法中的痛点难点,通过制度创新、方式优化和科技赋能等措施,推动涉企执法检查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检查清单化管理制度,各股室依据法律法规及执法工作需求,按涉企检查规范要求,梳理形成11项执法事项工作清单,明确检查事项内容、检查频次及共同检查部门,有效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问题。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将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与抽查比例挂钩,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执法需要,每月细致规范制定检查计划,推行“事前告知+事后回访”机制,检查前向企业发放《行政检查通知书》,明确告知企业检查事项及要求,检查后开展满意度调查,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检查计划及发现的问题,既倒逼企业重视问题整改,又推进执法工作公开透明,确保执法全过程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二是优化执法方式,推行服务型监管。聚焦水、土、大气、固废等重点领域,强化“一次性执法、全方位排查”工作机制,每月依据执法检查计划,结合企业行业特点与执法人员专业特长,动态组建专项执法检查团队,精准开展“一对一”环保合规性诊断,为企业全面“把脉问诊”,靶向解决突出问题。执法检查时坚持差异化监管,对小微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通过约谈警示、指导整改替代行政处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问题突出企业,坚持帮扶整改与解决问题两手抓,切实发挥处罚一个,警示一片效应,2025年上半年,对4家问题突出企业进行了处罚,推进20余家问题较轻企业整改,有效引导企业守法经营。

三是深化柔性执法,强化帮扶服务。坚持“监管+服务”工作举措,以柔性执法为导向,以精准帮扶为目标,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任务,构建形成“预防为主、靠前帮扶、主动服务”生态环境监管新模式,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环保难题,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2025年以来,积极协助1家企业申请中央大气污染专项资金370万元,用于新建改造智能化脱硫塔废气治理设备、干燥喷雾塔、布袋除尘收集设备等污染治理设施,有效帮扶企业提升废气处理能力。同时,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上门送法”服务,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企业宣讲《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推动执法监管与普法服务、帮扶指导深度融合、协同提升。
四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智慧化水平。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积极运用无人机巡查、用电管家、系统平台监管等技术手段,整合在线监测、信访投诉等数据,建立企业环境风险“红黄蓝”三色预警模型,强化提前介入与电话沟通机制,提前化解问题风险隐患,有效减少现场检查扰企问题。坚持执法全过程使用便携式设备与执法APP有效结合,实现执法数据实时上传、执法文书电子化管理,有效提升案件办理效率。2025年,靖远分局规范执法成效显著,涉企检查频次大幅降低,非现场执法监管能力有效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明显,企业自主环境守法意识有效提升。其中,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50%,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5%,案件执法APP利用率100%。
下一步,靖远县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综合查一次”机制,以规范涉企检查为抓手,进一步降低企业迎检负担,持续提升“执法+服务”能力,助推形成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社会共治共享多赢模式,为全省生态环境领域规范涉企检查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靖远经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8日平川区人民法院:“火焰蓝”走进法院 “零距离”旁听庭审
- 2025年06月11日景泰县司法局:调解纠纷促和谐 法律服务暖民心
- 2025年05月28日“典”亮乡村 “枫”景独好——白银区人民法院水川人民法庭开展民法典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 2025年05月15日白银市公安局召开“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