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社会民生

听!“爱心工厂”里的幸福“哒哒”声——会宁柔性就业新模式织就“稳就业 保民生”温暖画卷

 2025/06/17/ 15:27 来源:每日甘肃网

  在会宁县汉唐街,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申万宏源爱心工厂”正悄然改变数百名低收入女性的命运。缝纫机规律的“哒哒”声背后,是陪读妈妈、易地搬迁户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故事。工厂通过“零基础培训+弹性工作制+爱心教室”的创新模式,织就了一幅“稳就业、保民生”的温暖画卷。

  指尖翻飞,“织”出新生活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专注地处理手中布料,手指翻飞间成衣渐次成型。易地搬迁户李元红边操作缝纫机边说:“从乡里搬到县城后,在这里干活既能接触社会,心情也变好了。”陪读妈妈席大珍则实现了带娃增收两不误:“早上8点上班刚好送孩子上学,每月2000多元工资为家里减轻了负担。”

  零基础培训:七天速成上岗

  为帮助零基础学员快速掌握技能,工厂实行“先培训再上岗”机制。技能老师李清江介绍:“学员最快两天学会锁边,七天掌握上腰、开袋等复杂工序。通过老带新联动,目前人均七天可上岗,熟练工月薪可达两三千元。”截至今年6月,工厂已开展5期培训,覆盖300余人次。

  柔性管理:缝纫机旁的书桌

  针对80%员工为陪读妈妈的特点,工厂创新推出弹性工作制与“爱心教室”。“员工早上送完孩子上班,下午可提前半小时接娃。周末或寒暑假,孩子们能在教室写作业,妈妈安心工作。”办公室主任韩淑宏表示。这种“带着娃上班”的模式,彻底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后顾之忧。

  金融帮扶托起200个“家门口”岗位

  作为中投公司定点帮扶项目,该县属国有企业自2024年10月试运营以来成效显著:配置240台先进缝纫设备、8条标准化生产线;累计提供近150个就业岗位,发放工资55.6万元;完成订单2.5万套,产品获市场广泛认可。

  韩淑宏透露:“未来将持续扩招,为更多群体敞开就业大门。”

  这座连接妇女就业与家庭的“暖心桥梁”,正用缝纫机的哒哒声奏响共同富裕的奋进乐章。(曾洁 王文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