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日,记者在靖远县大芦镇千亩西瓜基地看到,得益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每一颗硒砂瓜的生长都享受着“定制水肥套餐”。瓜农可随时启用田间蓄水池进行灌溉,并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此举显著改善了当地农业灌溉条件,为硒砂瓜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缓解了用水困难,大幅降低了干旱损失。

大芦镇硒砂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是当地农户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在该镇野糜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俊立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技术的应用:“农户在种植硒砂瓜、铺设地膜之前,就把滴灌带安装好了。这套系统节水节肥效果显著,每亩投资仅一百多块钱。当需要灌溉时,我们从农田旁的农业灌溉蓄水池抽水,通过滴灌带精准地把水和肥料输送到每一棵瓜苗根部,经济效益非常好。”据了解,仅大芦镇范围内,服务于该技术的蓄水池就达四五百个。

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显著效益。据当地反馈,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膜下滴灌技术使每亩地用水量节省约三分之一,肥料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精确的水肥供给促进了西瓜生长更均匀,果实品质更好,有效提升了产量。
大芦镇庄口村瓜农魏学森作为使用者深有体会:“主管道一般能用两年,有些能用三年。滴灌带(膜管)基本能用一年再接上。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水,肥料也大大节省了。”

如今,大芦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积正在逐年扩大,惠及越来越多的瓜农。随着这一绿色、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大芦镇的硒砂瓜产业正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日益成为支撑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雒小凤 王馨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06日会宁劳务输转助力10.2万人就业 创收逾11亿元
- 2025年06月06日在沟壑纵横间 会宁用六大交通工程“编织”城乡融合新未来
- 2025年05月29日景泰:农机赋能织新绿 政策惠农促增收
- 2025年05月28日靖远:新型钢架大棚撑起群众“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