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随着最后一个温度传感器在110千伏东银线8号塔安装完成,标志着国网白银供电公司首条具有本质坚强、多维感知、秒级响应、数字防线、智能处置等特征的110千伏示范输电线路顺利建成投运。

据悉,此次升级改造的110千伏东银线、红银线(原东红线开断)示范线路途经林区、城市、山区、汛区、高速公路及开发区等复杂环境,通过部署可视化监测、多维感知设备及驻塔无人机机巢,实现无死角监测、多维度预警和快速响应,将异常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全面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针对复杂地形下巡检效率低、隐患发现滞后等问题,国网白银供电公司部署59套多目可视化监控设备,实现输电通道环境全天候逐塔可视、风险隐患精准管控,并依托输电全景数字孪生三维模型“一键智巡”功能智能联动前端感知设备,10分钟内可完成14公里线路全景巡视,实时回传巡检照片并自动生成巡视报告。智巡报告涵盖杆塔巡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预警信息、缺陷隐患及监测设备异常情况。
在示范输电线路中,无人机机巢作为“空中哨兵”,深度融合自主飞行、AI识别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全流程无人化巡检。运维人员通过智慧平台远程下达指令,无人机基于激光雷达三维建模预设航线,对沿线通道外破隐患点及林区开展自主巡检。通过关联自主巡检航线与定期巡视计划,系统自动触发巡视任务,无人机搭载高倍变焦相机对线路关键部位进行多角度拍摄,实时回传图像至平台分析,自动标记螺栓松动、销钉缺失等缺陷并生成诊断报告。

当全景平台监测到线路负荷超限时,无人机机巢触发自适应测温任务,通过高精度红外相机对导线接头、耐张线夹等部位自动测温,巡检画面经专网同步至平台,结合历史影像对比精准定位缺陷。
“针对复杂地形及高风险区段,我们通过安装各种监测及感知装置,成功构建了线路全方位智能感知体系。”在110千伏东银线33号塔,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主管运维的副主任如是说。
据统计,该线路在易覆冰、汛区、重污染及山火多发地段部署微气象站、杆塔倾斜监测仪、污秽度监测仪及双光谱山火监测装置等各种设备共9类、95件(套),通过“环境-设备-通道”多维数据融合,运维人员在室内即可完成线路“一键智巡”。据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装置运行后,运维人员可获得山火响应≤10分钟、地质灾害预警提前48小时等运维数据,大大提高了异常情况下运维人员的反应速度及复杂环境下线路的运维质效。(胡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15日银珠集团:打造职工身边的“能量补给站”
- 2025年05月15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温情寄语助力安全生产
- 2025年05月12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带电作业护雏鸟
- 2025年05月09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家书传真情 安全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