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梯田试验场,一场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卡脖子”难题的科技攻关正在展开。4月6日,甘肃农业大学联合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对2023年度甘肃省农机研发制造一体化项目成果——电动牵引平台及配套机具进行田间性能测试,标志着会宁县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进入实战检验阶段。

痛点破题:小地块大坡度的“无机可用”困局
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块零碎、坡度大,传统农机适用性差,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次试验聚焦“三种作业平台+七种配套机具”,重点验证电动牵引平台在旋耕、播种、植保等环节的改进效果,通过多场景压力测试,解决机具爬坡能力不足、转向不灵等技术瓶颈。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李辉表示:“改进后的电动牵引平台能耗降低30%,作业效率提升50%,可适应25°以下坡地连续作业。”

产学研用:梯田变身“天然实验室”
作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纽带,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的2000亩梯田成为关键试验场。合作社负责人李文军介绍,通过连续两年参与试验,累计提供田间数据1.2万余条,推动设备完成三次迭代升级。“去年试验中发现的电池续航短板,今年已通过模块化快换设计解决,单次充电可满足8小时高强度作业。”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向东指出,这种“边用边改”模式将机具熟化周期缩短2年,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政策赋能: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依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会宁县正构建“政企校村”一体化联动机制。通过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已落实专项补贴资金87.6万元,建成机具熟化定型应用场景4个,示范作业面积达7550亩。预计2025年底,全县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突破70%,带动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亩均增效300元以上。
农机革命激活乡村振兴动能。这场“适丘陵化”农机革命正悄然改写会宁农业发展基因。随着电动牵引平台、山地手扶式播种机组等107台新型农机批量投产,曾经“望天收”的5.8万亩坡耕地将实现全程机械化。县农业农村局表示,2025年将重点推广“农机+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预计释放农村劳动力2.1万人,人均年务工增收超2.5万元。(牛丽娜 柴垚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2日景泰:聚焦工业提效能 力促产业新飞跃
- 2025年03月31日靖远:创新资源整合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2025年03月27日科技赋能春耕 景泰万亩马铃薯开启智慧种植新模式
- 2025年03月27日淬炼‘头雁’尖兵 领航乡村振兴——会宁县举办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