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一篇篇有影响、传播广的宣传报道,让会宁的故事走向陇原大地;一场场叫得响、有内涵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过去的一年,会宁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汇聚起建功新时代会宁实践的磅礴力量。
高扬思想旗帜:筑牢理想信念主心骨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一年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努力在学习质效上着力提升、在宣讲品牌创建上全力创优、在理论研究阐释上奋力突破。
理论在学习中入脑入心,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重点抓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21次,组建8个列席旁听工作组,对28个乡镇党委和29个部门单位开展列席旁听工作,实现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全覆盖,以点带面形成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浓厚氛围。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会宁县不断凝聚思想共识,筑牢思想之基,根据不同受众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模式,组建县委宣讲团,分三十个宣讲组,分别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宣讲。全县开展各类主题宣讲达3300多场次、受众40万余人次党的好声音响彻会师大地的每个角落。
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春风化雨的理论宣讲、聚焦实际的理论研究,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会宁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聚焦中心大局:壮大主流舆论最强音
“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只有站位主流、担当正面,才能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一年来,全县宣传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践行“四力”,以征鞍常在万千家,留声遍及山水间的铿锵誓言,将镜头对准基层群众,将主题聚焦平凡生活,用生动的笔触、高尚的情操,生产出了一系列有温度、聚人心的精品力作,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会宁奋发作为的崭新形象,深情讴歌了会师儿女向上向善的生动故事,为会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奋进新时代,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迈向新征程,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一年来,会宁宣传文化系统聚焦展示对外形象,深挖会宁好故事,唱响会宁好声音,让会宁“出圈”又“出彩”。会宁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继续保持高频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两次报道会宁,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纷纷把镜头和笔触对准会宁,持续将新时代会宁“好声音”“好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全年各级媒体来会采访报道达36批297人次。《假日活动精彩纷呈 民俗活动迎端午》《各地庆祝党的生日 凝聚磅礴力量》均在央视播出,会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一篇篇有温度、有力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应运而生、整版刷屏,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全媒体的宣传态势。会宁融媒“两微一端”累计发稿超过3万条,彰显了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对“会宁融媒”APP进行版块升级改造,实现服务群众一端全覆盖,截至目前,会宁融媒矩阵平台粉丝达103.79万,有效拓展和巩固了融媒传播优势。
彰显核心价值: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尚
时光流转,文明的传承与城市的脉搏同频共振。
城市风景如画,邻里和睦互助,志愿服务暖心……走在会师大地上,一街一景,一言一行,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文明,已成为会宁发展最温暖的底色,最靓丽的品牌。
2024年会宁县围绕立德树人,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培育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个、示范站10个。全县共培育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6个,示范站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0个。开展“会宁县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志愿服务活动,各文明实践所(站)举办“喜迎国庆·唱响进士故里”秦腔清唱大赛、“迎国庆唱大戏促和美”等乡村戏曲文艺汇演300多场次。
以文明筑城,向幸福出发。先后举办2023年度“新时代会宁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推荐“新时代甘肃好少年”4名,“感动甘肃·陇人骄子”集体1个、个人2名,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名,白银市“身边好人”4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巡讲活动27场次,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共筑幸福家园”主题宣传活动,揭晓县级“最美家庭”100户。
站在新时代会宁发展新的历史航标上,会宁县坚持以文明塑形、用教育引领、树品牌担当,在历史的前进脚步中,又将从一次次辛勤耕耘中收获幸福的滴滴甘甜。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脉传承铸辉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年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不断推出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着力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并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文化惠民,成果共享。启动实施中国会宁“荣耀传承·胜利之光”长征文化体验园、会宁长征红色文旅产业园、“会宁会宁”国内首部虚拟实景多维数字穿越式红色历史剧等文旅项目。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3206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80余场次。“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薪火相传”会宁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第七届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会宁籍中书协中美协会员作品展在会宁成功举办,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在全国长征精神纪念馆联盟大赛中斩获“最佳合作奖”。太平店青江驿村“笑脸墙”走红网络,将艺术美学融入群众日常。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22.5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40亿元大关、增长53.1%,红色会宁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积极申报甘肃艺术基金项目6个。召开“文学在会宁”联谊座谈会,“三农”题材秦腔小戏剧《重阳天》在农村巡回演出。“我们的中国梦——文艺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策划举办会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展演,持续弘扬时代新风。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回望2024年会宁文旅事业的发展历程,日益火爆的文化演出、不断出新的文化精品、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激荡着一个个奋进的字眼,催生着一个个闪亮的答卷。
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篇章,在接续奋斗中升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会宁建设提供坚强舆论保障!(魏永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26日会宁晨光艺术玻璃加工公司订单激增 全力投入生产
- 2025年02月25日会宁县高标准农田开年复工 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 2025年02月25日靖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发展新活力
- 2025年02月24日景泰漫水滩乡红溪村:普罗旺斯西红柿迎春上市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