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五城同创

执红色之笔 绘和美画卷——会宁县大力推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2024/10/08/ 15:15 来源:每日甘肃网

  “地控三边”“县居四塞”“秦陇锁钥”:彰显着会宁这座丝绸之路重镇的战略地位。

  “祖厉置县”“会师圣地”“状元之乡”:焕发着会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是一块红色宝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宁会师前后,在红堡子驻扎、休整50多天,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堡子之名随之横空出世。这个位于黄河南边祖厉河通道的村庄,插上了第一面红色旗帜,成为大军北上西进的红色通道、红色驿站。

  近年来,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紧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按照“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建强红色堡垒、打造和美乡村”的工作思路,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为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深挖“红色富矿”:赓续血脉信仰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红堡子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本土特色“一园一地”,着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

  会宁县红堡子村搜集15个典型红色故事,分13个单元展示红军的珍贵史料,并编排秦腔剧《红军来到咱村庄》动情演绎;动员党员、乡贤、群众筹资筹劳修建红堡子革命烈士陵园和会州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结合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瞻仰烈士陵园,用烈士和祖先留下的生动事例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凝心铸魂、赋能强基。

  把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建设紧密融合,让红色资源真正“活”了起来,催生了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景点已成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也成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

  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文明乡风

  外塑乡村美,内铸乡村魂。

  乡风淳朴,离不开榜样带动。这几年,红堡子村都会公布勤俭孝和“四德”榜,也会公布上榜村民的事迹,积极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与广大群众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大家都以上榜为荣,潜移默化间,树立了勤劳致富、节约俭朴、孝老爱亲、文明和谐的家风民风价值导向。同时,村里还开设了“孝道讲堂”,举办孝道文化讲座。红堡子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乡风文明,也吸引着村民返乡助力振兴。在外工作几十年的村民王东良,退休后返回家乡,捐出数百万元资金,以及多年来收集的红军遗物、陶器文物、老农具、党报党刊等,把自家院子建成集农家书屋、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为一体的文化场所。“村容村貌好了,文化建设强了,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我很开心,这事儿没白做”。王东良说。

  以文铸魂,成风化俗,有效地提升了老百姓的精气神,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奋进力量。

  彰显“红色元素”:扮靓魅力家园

  老村旧颜成往事,美丽新居入画来。

  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推动红色村庄“颜值”与“内涵”双提升。从一村出彩到全域美丽,全力打造会宁红色美丽乡村新样板。

  会宁县红堡子村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美化生态环境,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方案,从目标任务、推进计划、资金安排等方面系统设计,通过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打捆式”投入到红色美丽村庄,将闲置学校原有景观树木进行修剪、补植补种,点缀红色元素标识,配备健身器材,改造建设为红色主题公园、文化广场和生态廊道,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精雕细琢,切实改善了红色村基础设施条件。

  如今,红色基因滋养下的红堡子村,产业蓬勃发展,环境干净整洁,乡风文明浸润心田,红色文化根植心间。红堡子村已然打造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美丽家园。

  洗涤岁月的春风。红堡子村先后于2022年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被评为市级“和美乡村”,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树立了标杆,发挥了引领作用,无不显示着红堡子的“新乡风、高颜值、浓氛围”。(魏永刚 王进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