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是我国古建筑的特点,几乎在建筑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精雕细刻。这样集绘画、工艺和雕刻于一体,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瓦当又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24年8月23日,靖远县妇联组织留守儿童,走进靖远县博物馆,带着孩子们了解瓦当文化,实操式体验非遗传统拓印的匠心技艺,切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让我们从这首《声声慢》一起走进瓦当的世界,去了解瓦当形形色色的花纹,去感受瓦当的美,探索屋顶上的新发现。
瓦当,是覆盖在中国古代木质结构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挡片,置于建筑物最为显著的位置,具有保护木制飞檐不受风雨侵蚀和装饰美化屋檐的功能和效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开始了瓦当拓印的DIY之旅。拓印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将宣纸轻轻覆盖在瓦当上,用软毛刷轻轻敲打,让宣纸与瓦当紧密贴合。然后用拓包蘸取适量的墨汁,均匀地涂抹在宣纸上,让墨汁渗透到纸的纤维中。每一次的敲打、每一次的涂抹,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一砖一瓦,沉淀了岁月的绵长;一纸一墨,记录了历史的荣光。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亲身体会了非遗传统拓印的乐趣,“触摸”了穿越千年的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才能让祖国的每一个花朵都在社会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16日会宁:好戏连台唱 非遗皮影添乡愁
- 2024年08月15日靖远县博物馆小小讲解员考核完美举行
- 2024年08月14日火力全开抓进度 景泰县这个文旅建设项目持续刷新进度条
- 2024年08月13日地方志《三百户村志》编撰完成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