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市会宁县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内,精挑细选出的新鲜猪肉经过蒸炸、炒制等一系列标准化加工,一坛坛色泽亮红、肉香沁人的腌缸肉被生产出来。
会宁县历史悠久,原汁原味美食众多,腌缸肉正是其中之一。从小生活在会宁山区的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负责人王晓娟,小时候一年当中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这是最能满足自己味蕾的时候。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腌缸肉在王晓娟的心里已经成为了最能代表家乡味道的美食。
靠着独家配置的秘方和诚信经营,近年来,在王晓娟的带动下,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腌缸肉品牌,并鼓励引导农户参与进来,推动一坛坛小小的腌缸肉“走出”了深山。
“今年,我们已在会宁、靖远、定西等地区收购了100多头生猪,现在作坊年生产近80吨猪肉加工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左右。”王晓娟说。
一百户人家就有一百种味道,而王晓娟腌缸肉的味道,则来源于时间的打磨。经过多年的摸索,她制作出的腌缸肉肉质紧实、香味纯正、营养丰富。
王晓娟说,加工坊一般选取周边群众用苞谷面等喂养的土猪肉,这样的猪肉富含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钙等微量元素,口感上高出饲料猪一筹。“猪肉的质量有了保障,乡亲们在我们企业的带动下也有了不菲的收入。”王晓娟说。
从“土特产”变成了“抢手货”,如今,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已形成了集生猪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最近在积极申请农特产品加工生产资质,计划在会宁县产业园区建立7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整个项目建成后,我们的小作坊生产方式将向流水线转变,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王晓娟信心满满地说,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腌缸肉产品的附加值,争取让会宁的腌缸肉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乔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12日国网靖远县供电公司:联合开展安全培训 筑牢和谐生产环境
- 2024年08月06日靖远:小瓷砖做成“大产业” 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年08月06日景泰县草窝滩:万寿菊花开似“黄金”
- 2024年08月06日靖远刘川:硕果满枝桃飘香 惹人“桃”醉采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