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靓丽气派的村居,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项项生机盎然的产业……像如橼巨笔,在广袤的会师大地上添彩雕琢,勾勒出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如流动的乐章般铺展开来!
近年来,会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重点、创新举措,全力以赴育产业、引人才、强文化、护生态、抓党建,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乐章。
提亮“颜值” 村居生活美起来
老村旧颜成往事,美丽新居入画来。
走进会宁县大沟镇厍曲村,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整齐的新农村院落安静迷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人流如织,一幅宜居宜游的乡村画卷令人眼前一亮。
在厍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80多岁的老人何兴华在广场上尽情享受着乡村的泥土芬芳。谈起村里的变化,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以前这里柴草、粪堆、垃圾堆杂乱不堪,环境很差,后来村上建成了文化广场,现在我每天都会到这里来活动活动,心情特别舒畅。”
近几年,会宁县深入开展“一推进四提升”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美丽乡村。2023年,全县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4个,市级示范乡镇3个,县级示范乡镇3个。打造示范村3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26个。
外有“颜值”,内有“气质”。一座座村庄美丽蝶变,一片片沃野展现新姿,越来越立体的乡村图景,让群众的幸福感日益攀升。
产业“兴旺” 群众增收有奔头
产业找对头,日子才有奔头。
这几天,走进白草塬镇蔬菜产业园,可以看到部分春种夏收的蔬菜开始新鲜上市。北刘村种植大户刘兆洲正在自家大棚里来回穿梭,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北刘村种植户刘兆洲开心地说到,他今年共种了104个大棚,其中54棚辣椒,其余的50棚是黄瓜,现在头茬开始销售了,市场价格还可以。下一步,我会积极开拓市场销路,吸纳更多的人就近进棚务工,以产业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抓手。近年以来,会宁县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积极创建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加快建设7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截至目前,全县“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分别达到15。39万头、124。02万只、17。81万亩、6万亩、89。16万亩、4。32万亩、11。82万亩。
如今:在会师大地上,一项项富民产业,构建起特色农业的四梁八柱;一批批带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一家家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一个个地域特色品牌,开辟了农特产品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
增添“气质” 文明乡风树起来
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
“按照以前的习俗,结婚这样的大喜事肯定要大摆宴席,可村上给我讲解了婚事简办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后,我改变了主意。”会宁县老君坡镇柳家岔村的王军今年五一刚结婚,将节省的4万元全部用在了创业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会宁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七讲四评三帮两践”工作法,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注重外部环境建设和改善,又强调练好“内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势,描绘一幅幅文明乡风图景。
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镇13个、文明单位11家、文明校园14所;县级文明村、文明乡镇分别达到62%、82%,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61个。组织开展“学雷锋我行动”“整治高价彩礼”“智慧助老”等文明主题实践活动200多场次。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
如今,放眼会宁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产业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魏永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7月19日苏堡塬上“丰”景好——会宁县土门岘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 2023年07月19日白银银珠集团: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获好评
- 2023年07月11日田畴沃野尽欢歌——会宁县奋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 2023年07月05日靖远糜滩:大棚辣椒采摘忙奏响增收“椒”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