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乡村振兴

会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6/12/ 11:40 来源:每日甘肃网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会宁县结合实际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精准定位现代高效农业,会师大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特别是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将有力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全县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走进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条条黑色的水管在田垄上延绵数十米,工作人员正忙着维修设备。“这种设施会比较均匀去滴灌农作物,我们可以控制时间、水分,和传统方式相比,不仅节水、节肥,省工、省时,而且增产增效、经营成本低。”水肥一体化蔬菜种植示范田负责人于江涛告诉记者。

  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人员 于江涛:这是我们的设备区,看到的是我们的第二代水肥一体化,这个水肥一体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后面的水囤,包括前端我们的增压泵,它会控制这一系列我们能看到的设备,看不到的是我们种植区前面的一些微量元素传感器,有土壤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它们前期在种植区采集完信息,上传到咱们的云平台,咱们云平台通过计算之后,给咱的水肥一体机下发云指令,然后它就开始工作,把水囤里的储备水,通过增压泵抽到管道里面,然后再经过水肥一体机增加上种植作物需要的一些液体的肥料,然后打入到种植区,给苗进行肥料的供给与浇水。我们两个人就可以管理咱们这整个300亩园区的水肥一体化浇水、施肥,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在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芦笋种植基地大棚内,碧绿的芦笋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浇水施肥、铺设管道、沟槽开挖,一个棚内移栽工作完成后,又会排着队前往下一个棚内进行劳作,忙碌而有序。园区内的工人们大部分都是附近村民,对他们而言,芦笋就是他们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

  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员工 栗永亮:我是南什村本地的村民,以前在中川那里种植大棚,今年刚好赶上产业园招聘人手,然后就过来应聘。主要负责前期的育苗到后期的种植,种植以后主要负责病虫害管理、浇水施肥,一系列的问题都归我管。产业园计划六月底全部苗子种到地里,预计明年就会出第一批芦笋。

  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员工 连栋:我是这附近的村民,在园区里面打工。一方面是离家近、不出门,里面活也轻松,铺个水管、修个路,干活比较好。

  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以发展芦笋新品种培育、标准化管理、反季节种植及无土栽培技术为主,规划占地面积316亩,项目落地运营后,将争取中国芦笋研究所西部中心落地会宁。示范园的建设将辐射带动会师镇、中川、新添堡等乡镇种植芦笋10000亩,通过基地共建、“农户+合作社”种植龙头企业“订单+培训+销售”的模式,形成万亩芦笋产业集群,进一步引领区域内农产品绿色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津甘东西部特色产业协作新样板,助力会宁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负责人 王庆春: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是由咱们天津和平区引进我们山东中慧高芯技术山东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一个园区。咱们园区主要以种植芦笋为主,共分为六大功能区,咱们这个园区的日光温室、薄膜连栋温室,还有育苗温室已经全部建成,目前主要是进入一些排水、道路的一些收尾工程。建成之后,整个园区的土地流转,给咱们的老百姓直接带来收益,再就是我们在建设期间,然后带动咱们老百姓共同来建设工程,再就是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咱们周边的老百姓来共同种植这个芦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后期就把咱们精深加工一些芦笋产业的一些技术带过来,然后让老百姓也共同种咱们这个芦笋,争取让咱们老百姓共同种芦笋,能达到万亩芦笋产业集群,到时候我们以订单种植的方式给咱们老百姓保底收入。再就是我们整个园区建设后,我们这个园区运营还有25%的利润,分给咱们的老百姓。(梁晓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