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五城同创

守一方水土 兴一方家园——会宁县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综述

 2023/05/23/ 09:59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窦菊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6177平方公里,曾一度占土地总面积的95.93%,是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区之一。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会宁县始终坚持“兴水强县”“生态立县”“梯田化县”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构建祖厉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高水土保持率,初步实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

  生态宜居留乡愁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

  苍树吐翠,碧水泛波——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会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以绿治城、以水定城、红色引领”的思路,对城市大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综合治理祖厉河城区段河道11.1公里,启动实施会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小镇等建设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生态建设样板,带动提升会宁整体形象;实施西岩山公园生态绿化、水岸公园、钟鼓楼林荫公园等提升改造项目,全面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

  以祖厉河沿线为重点,实施见缝插绿、拆违复绿、规划建绿行动,绿色底蕴成为会宁人民最幸福的城市底色和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生态保障,围绕祖厉河沿岸和国省干线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市级4个、县级16个,全面打造绿色秀美山川,让绿水青山重现,农情乡愁长存。

  祖厉清水心间流

  该县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已完成祖厉河一二三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加快城区段三期、厉河古城段、北二十铺段、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河畔至清凉山段等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河道41.65公里;全面推进祖厉河流域城乡生活污水直排治理,实现“老城区导流、新城区畅流、城乡结合区分流、乡镇镇区集流”的治理路径目标。和谐宜居、治理有效的水生态初步形成。

  建设方兴未艾,美丽仍在延伸。2022年,该县荣登“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榜单,祖厉河生态长廊已成为会宁绿色宜居的“生命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长廊。

  秀美山川入画来

  山河铺锦绣,大地绘丹青。该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通过整山、整沟、整梁、整坡、整区域规划,努力争创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按照“南部以水养林、中部反坡积雨、北部灌溉上水”思路,在县域南中北三区布局建设100万亩国家碳汇储备林,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与小流域治理、河道综合治理、乡村建设、城镇建设、生态公园、绿色通道、人居环境、生态修复共融共建。

  截至2022年底,累计造林182.85万亩、种草162.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18.93%、16.81%,在新发展格局中筑牢生态文明之基。

  沃野田畴绘“丰”景

  会宁县充分利用靖会工程、引洮工程配置的水资源,采取“围追堵截拦、长藤结瓜蓄”等措施,全力推进“坡改梯”“旱变水”“小变大”,总结推广河畔镇李家塬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接续打造河畔镇任半岔村“坡改梯”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3万亩、新庄塬镇现代寒旱生态农业产业园6.5万亩、刘家寨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3.7万亩,增加全县水浇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平整改造山坡地,建设高标准梯田,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开展机械化规模种植,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壮丽蓝图在广袤的会师大地铺陈开来,助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如今的会宁,梯田满山,林果飘香,绿荫封沟,务实重干的会宁人民将在不断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奋力谱写水土保持工作新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