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乡村振兴

会宁:荒地变良田 “一亩田”激活乡村新动能

 2022/11/02/ 16:4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深秋时节,大地换颜,丰收的气息从田间扑面而来。“仓廪实,天下安”,地为粮之本,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以来,会宁县紧盯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在防止闲置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过程中,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将荒废的土地转变成“良田”,也守护了百姓的“粮袋子”。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深秋的中川镇,洒满丰收的喜悦,在中川镇高陵村荞麦种植区,一边是多功能割晒机“轰隆隆”在地里来回跑动,一边是晾晒场里“打秋”的农户舞动着手里的铁锨,将晒好的荞麦装袋,机器声和人们的谈笑声,交织成了最和谐的音符。

  中川镇依托本地独特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通过扶持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小麦、玉米、荞麦、马铃薯等粮食种植,将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精耕细作等科学管理方式,为全镇的粮食丰收打下了扎实基础。中川镇党委书记梁继伟告诉记者,“我们始终把产业抓在手上, 带领老百姓走共同富裕道路,通过大力扶持合作社,实实在在地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老百姓富在产业链上。同时,要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新农人”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一年的时间里,在十个乡镇三十几个村组,通过撂荒地整治,签订订单种植各种小杂粮两万多亩,并请来甘肃农科院等地种植专家现场指导,从育种到田管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生产的苦荞面、良谷米等多个品种远销全国各地。王华表示,未来将坚定从事现代农业的道路,以合作社为引领,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种植小杂粮来增收致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接下来我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现代种植发展中来,推动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收储,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来实现共同富裕”,王华信心满满的说道。

  据了解,会宁县现有耕地面积390.48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95.45万亩、粮播任务面积240.5万亩。今年以来,会宁县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行动,让荒地真正“活”起来、种下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牛丽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