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的黄河水,哗啦啦在旱塬流淌,干旱山区祖祖辈辈的盼水梦变成了现实。如今,旱区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群众日子越来越甜。
靖远县北部的双龙、兴隆、永新等干旱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是全县经济最为落后、人畜饮水最为困难的区域。这里的群众曾经“吃无粮、喝无水、畜无草、做饭取暖无秸秆”,生产靠老天,生活靠救济。
为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靖远县历经5年争取、3年建设,组织实施了靖远双永供水工程。经多方努力主体工程于2015年4月全线通水,靖远县双龙、兴隆、永新、北滩4个乡(镇)、38个行政村、6.8万人告别吃水难,结束了人蓄饮水人挑、蓄驮、车拉的历史,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怀星村原来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这里没有水,人吃的水要去很远的腰站村拉,双永工程上水以后,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唐佐儒是兴隆乡怀星村党支部书记,对于村里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他十分感慨:“这十年的变化确实很大,树能栽活了,庄稼能长成了,也可以养羊了,我们还发展了700亩枸杞。”随着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怀星村236户776名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加有信心了。
兴隆乡大庙村黄河上游马尾沟左侧黄河右岸是双永工程水源的取水口,在主干一泵站,记者见到了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武小林,“双永工程自大庙黄河边取水,共有16个泵站、1个水厂和变电所,分4个主干泵站,主干泵站供水到二、三、四泵站,然后分两个方向供水,一个方向是双龙,另一个是兴隆和永新方向,这两个方向同时供水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
黄河水正是从这里被引入到双龙、兴隆、永新、北滩等乡镇,工程彻底解决了这些乡镇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并发展灌溉面积3.5万亩。
哗哗的黄河水抽到蓄水池,通过净化处理之后,运送到每家每户,村民们不仅喝到了水,更喝到了“好水”。
在靖远双永工程供水管理局人饮净水厂,刘立文正在净化车间查看水质净化情况。“我们净水厂主要供应的是双龙、兴隆、永新、北滩的人饮用水。黄河水抽到蓄水池里,再到沉淀池,经过消毒间、净化车间的净化处理,最后再到清水池,干干净净的水通过各个泵站运到农户家里。”刘立文为记者介绍了水厂的水质净化流程。
双永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扶贫工程,它的落地生根,为干旱山区带来亘古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当地特色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覆盖区域2020年底实现了如期脱贫。
“永新乡地处干旱山区,以前由于缺水,当地当群众只能靠天吃饭,自从双永工程上水以来,经过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与实践,大力发展了枸杞、大蒜、藜麦等特色产业。”永新乡武装部长刘春民向记者介绍。
永新乡是双永工程的受益乡镇之一,在双永灌区永新乡连片种植枸杞面积达到1.2万亩,建成了一个万亩枸杞脱贫产业园。依托双永工程,永新乡大力发展了以枸杞、大蒜、肉羊、藜麦、香水梨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本实现了以双永灌区为基础的高效农业区,以水、旱两道沟为延伸的天然养殖区和以雪山寺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区,“三大农业主产区”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针对双永工程不能使灌区偏远山区群众受益的问题,双永管理局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2513万元在永新、兴隆移民搬迁贫苦群众323户1597人。通过近4年的努力,搬迁群众的基础条件大大改善,初步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致富技能的局面。
引来活水润苍生,敢叫旱塬变桑田!十年来,依托双永供水工程,靖远县双龙、兴隆、永新等乡镇迎来了一轮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幅物阜民丰、安定祥和、村美人富的喜人景象。(戴秀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13日靖远石门:村子美了 产业兴了 群众乐了
- 2022年09月09日靖远: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画卷
- 2022年08月30日景泰县:深抓国土绿化管护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 2022年08月24日“口袋公园”装满白银市民“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