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白银要闻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银光集团人才培育工作纪实

 2022/01/11/ 11:2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获评“甘肃省人才培养基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长到33%,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增长到20.1%,这是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缩影。

  在“履行好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新时代发展方针指引下,银光集团将人才培育作为第一要务,为人才建平台、搭舞台、畅通道,将“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按需引进,构筑“蓄水池”

  “我看好银光的发展,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一到这儿就找到了归属感。”银光集团新入职员工、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罗旭兵说,他现在在含能公司化工二厂107工组倒班锻炼,加紧学习工艺知识,准备在新线生产中发挥所长。

  今年与罗旭兵一起入职的67名高校毕业生,都享受着每月1000至5000元不等的人才津贴。银光集团以“投资人才就是投资企业未来”的思路,实施人才储备与开发利用战略,备足发展的“源动力”。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引进、福利待遇、培训培养等制度。有计划地按需引进相关专业的“211、985工程”重点院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着力打造在结构、数量、质量上与企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高素质员工队伍。建立人才津贴保障制度,吸引人才投身企业、建功立业,给人才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

  结合新入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银光集团安排他们到基层不同岗位轮流锻炼。各单位制定计划,建立标准化培养手册,从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为每一名大学生配置一名导师,不仅在业务、技术上传帮带,还在生活上悉心指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路子、压担子。成立大学生学习攻坚小组,推行大学生班组长挂职锻炼,加速了青年人才成长步伐。

  2018年入职的硕士研究生何爱晓,经过基层一线的历练,短短3年多已经成长为聚银公司百吨级改性硅油工艺研发及试制项目总师,与团队伙伴试制成功改性硅油,推动了高端原材料国产化进程。“十三五”以来,银光集团引进重点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3人。企业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促使青年人才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新产品研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机制,激发“源动力”

  “生产、科研一线就是人才成长成才的‘赛马场’。‘赛马’机制的建立是以机制的力量推动企业创新,引导全员创新,是打破传统论资排辈观念的新举措。”银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仕鹏在企业推行“赛马”机制时说。

  2016年,银光集团变“相马”为“赛马”,动态管理三支人才队伍,打破资历、等级、职称限制,建立了不唯资历、不唯学历、只唯能力的“赛马”机制。企业确立课题收集、发布、竞聘、评审、实施、后评价的科技创新管理流程,并自主开发“赛马”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过程监管,达到“集智、容错、育人、问责”的目标。

  “‘赛马’机制发动全员创新,用业绩说话,给了我们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银光集团“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徐哲说。2021年,他负责申报、实施、完成的降低101生产线丙酮消耗、残液处理、酸性废气处理、真空泵用水循环使用等5项“赛马”课题,实现了节能降耗、绿色生产。

  “十三五”以来,银光集团先后发布“赛马”课题2910项,员工参与课题竞聘3227人次,组建创新团队321个,节创效益近1.2亿元。“赛马”机制激活了“一池春水”,各类人才的才华和能量尽情释放,在解决关键难题方面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形成了一批含能材料硝化、异氰酸酯光化、氢化技术等标志性核心技术成果,一批创新成果得到应用。企业加大对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重大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技能人员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十三五”期间,企业奖励创新团队及个人累计2888万元。

  以赛练兵,铺设“快车道”

  “钻研技能不能闭门造车。竞赛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带动了大家学技术的热情。”聚银公司保运中心电工二组副组长李永兵说。他是从技能竞赛中走出来的佼佼者,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凭借勤学实干,他练就了快速排除电气故障的过硬本领,在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电工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成为电气领域的行家里手。

  银光集团利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兵器化工自动化技术培训基地”等资质,推动员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建立了一套“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鉴定升级”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将技能竞赛与“一厂一策”、分类指导、个性化组织相结合,形成分厂、公司、集团三级竞赛体系,围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多方面,常态化开展各工种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竞赛,以技能竞赛带动技能培训,促进技能提升,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队伍。企业落实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部署,并承办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国防系统省级一类、二类竞赛,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让更多的人掌握更高的技能,是银光集团的目标。截至目前,银光集团3名员工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拥有5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百余名员工获得甘肃省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标兵称号,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攻关的高技能人才和工匠脱颖而出。

  头雁效应,打造“大课堂”

  作为劳动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银光集团建立的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引领员工提高技能素质、汇聚团队智慧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走进尚凤琴劳模创新工作室,悬挂在墙壁上的主要创新成果展板和摆放在展柜里的创新成果样品、证书赫然醒目。在这个工作室,尚凤琴与团队成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攻关,近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多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奖,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今年五一前夕,尚凤琴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膺“甘肃省优秀创新型团队”。“创新工作室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每个成员的优势,破解科研难题。”尚凤琴说。

  在银光集团,像尚凤琴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例子还有很多。获评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常有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了TDA、TDI生产线的工艺优化、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生产线三废再利用技术研究、催化剂升级换型、光化喷射反应应用、光气化下游产品研发等创新工作,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近两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325万元。

  “十三五”期间,银光集团建成省部级工作室2个、甘肃省国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银光集团劳模(工匠)工作室12个,带动了员工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创新工作室正逐步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技能人才的大课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载体。(谭顺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