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白银要闻

创新创效才是奉献——记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银光集团高级技师赵洪刚

 2021/06/08/ 09:59 来源:每日甘肃网

  泛着光泽的生产线设备洁亮如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劳动模范、北化研究院集团含能公司化工三厂造粒仪表工组大组长赵洪刚与两名同事站在主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生产管线,讨论工艺用水循环使用改造方案。工作34年来,他负责或参与的像这样为企业节本增效的创新改进已有近百项。1%的指标提升,付出了100%的汗水赵洪刚所在的工组是含能公司混合产品生产线的核心单元,每年要转换生产20多次。因为生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都是危险化学品,每一种产品转换生产,10多个流程都面临着安全和质量的考验,他们不仅要坐在“火山口”上打造安全“防火墙”,还要精雕细琢构筑质量“生命线”。在赵洪刚心里,履行强军首责就是以精湛的技术,为国防建设提供过硬产品。他带领工组员工专注于精益生产、创新创效,经过持之以恒地尝试和探索,使生产线实现了产品互补、工艺互进,研发配套,提升了产品质量。他们生产的各种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远高于行业指标。尤其是三大拳头产品优品率均达到98%以上,创下了行业最好水平。

  正如他所在分厂的厂长郝玉荣所说:“即使是1%的指标提升,付出的都是100%的汗水。”首次生产结晶粒状产品时,合格率偏低。他下定彻底解决技术难题的决心,戴着防毒面具,在刺激性气味较大的工房一遍遍观察结晶变化过程,统计关键点参数,与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出现的异常情况,有时候连做梦都想着合格率提升方案。凭着一股子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他们连续三个月在现场试验,终于掌握了最佳工艺条件。赵洪刚继续摸索运用“缓慢降温结晶”方法,使成品合格率提高至92%以上,同时取消了洗料环节,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之前的刺激性气味也闻不到了。“结晶粒状产品缓慢降温结晶工艺研究”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该产品生产工艺在混合含能材料产品生产线的成功定型奠定了基础。解决问题,效益就在身边过滤器里的粒料大小均匀、颗粒圆滑饱满。赵洪刚兴奋地抓起一把粒料,仔细观察它的外观,又用手攥了攥,感受产品的质感。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对于此次产品的质量成竹在胸。随后反馈的产品检测报告,印证了他的判断:优品率达到99%以上。这是他大胆尝试优化8701产品生产工艺取得的喜人成果。针对8701产品感度存在的问题,在低真空度条件下,他采用粘结液、钝感液匀速、分段、分量加液工艺,降低了产品感度,使优品率达到了99%以上,同时降低了原材料消耗。他还将8701产品过滤岗位产生的母液水循环利用,直接用于造粒岗位工艺用水,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

  “劳模并不只是拼命干活,而是要持续学习、运用新技术,创新创效才是奉献。”赵洪刚说。他紧跟前沿技术加强学习,组织三种科研实验产品在生产线的转型,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对这三种产品生产工艺的研究、总结,结合实践经验,他提出了将以往的管径加液改为加液管滴加液,同时通过调整搅拌速度,精确加液温度和加液量,控制真空度,使产品粒子美观、坚实,改善后产品一次生产合格率提高至80%以上,生产指标创国内第一。“这些成果都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确定的课题,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效益自然就在身边。”赵洪刚说。针对喷射类801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他根据产品粒度结果,采用喷射和级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提高了80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同时这种喷射与级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特殊粒度801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该成果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 

  一人创新不如全员创新有力量“赵师傅带着我们做这个项目,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生产中发现了节约挖潜的巨大潜力。”赵洪刚的徒弟、高级技师柴伟说。去年8月生产200目筛下产品,在排放母液时,赵洪刚发现母液中有残留的产品。“产品被白白排掉太可惜了,一定要想办法回收”,想到就做,他立即组织班组员工探讨方案,并将“产品母液多级沉淀”作为“赛马”创新课题提交公司。他带领员工实施该项目,实现了母液中超细产品的回收利用,为企业节创100余万元。该项目从方案制定,到改造完善,再到实践应用,都是班组员工共同参与集体攻关完成的。赵洪刚颇为自豪地说道:“这项成果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收益,更高涨了大家创新的热情,一个人创新不如大家一起创新更有力量。”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自2017年“赵洪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依托银光集团搭建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台,他把自己多年所学所练所悟倾囊传授给青年员工,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哪里发现问题,就在哪里学习、解决问题。除现场教学外,他还开辟“微课堂”,通过微信群为团队成员分享经验,随时教、随时学、随时论、随时解。他带领团队成员以“赵洪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围绕多种产品生产中“提指标、降能耗、增效益”目标,近3年来,先后完成了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5项,兵器工业集团级13项,银光集团级22项,通过创新成果的运用,为企业创效266万元。在带领大家围绕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和课题攻关过程中,他培养出5名高级技师,11名技师;所在班组先后荣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兵器工业集团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他也入选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陇原工匠、甘肃省国防工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劳动模范。   (谭顺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