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 近年来,景泰县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创新机制,积极创新发展设施农业,棚菜种植欣欣向荣,设施养殖科学规划,种养殖结构不断向智能化、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设施农业成为新时代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农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大雪时节,气温急速下降,而在一条山镇石门村的四十多座种植温棚里,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乳瓜、西红柿、豆角等新鲜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疏果、修剪枝秧,从最初的不会种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设施农业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月份到七月份我种的黄瓜,黄瓜卖了一万五,一个棚西红柿卖了八千块钱,对我来说,五十多岁了打理这两个棚,比打工好,种这个蔬菜能成。”石门村村民张玉芳说。
石门村目前有设施农业大棚72座,总占地160余亩,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乳瓜、架豆等,年产量约110万斤,每个大棚平均每年能够实现两到三万元的稳定收入,蔬菜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引得进、种得好、品质优、才能销得广。一条山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段守铎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他们积极引导农户种植羊肚菌,提高设施农业的种植品质,做大做优特色农产品。“羊肚菌的劳动强度不大,投入也不高,市场前景相当好,鲜菇一斤可以卖到四十到五十元,干菇可以卖到三四百。”
漫水滩乡东坝村“巧借东风”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利用房前屋后的柴草堆放点及家禽圈、空闲地、荒滩,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菌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受益,不断加快兴村富民的步伐。
对蘑菇种植户冯尔泉来说,种蘑菇这个活六七十岁的老人干起来也不会很费事,一定要趁早抓住机会。“我种的3000株平菇,两个月就能挣1.5万,加上香菇的收入,一个棚轻轻松松挣5万。”
石门村的蔬菜大棚和东坝村的日光温室只是景泰县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景泰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以培育优势产业和打造特色种养殖设施基地为抓手,目前已形成草窝滩镇聚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喜泉镇北滩村甘肃华达戈壁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白银海升一期12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以及景泰牧原三场生猪养殖场等设施农业,打通了生态循环链和创新链,用特色造规模,借规模强特色,助农增收,为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蓄足后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