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 秋收大幕落下,田间地头的秸秆如何处理?白银市靖远县围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出题目、想办法,构建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等利用模式,有效破解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顽疾”,让小秸秆成为“黄金杆”“绿色杆”。
初冬时节,靖远的各个玉米种植区域,随处可见秸秆打捆机打捆的场景。田地里,打捆机张开大嘴,一簇簇平躺着的秸秆草瞬间被吸走,旋转、除尘、压实、打捆……吃饱后,打捆机将一捆捆瓷实的秸捆吐了出来。
“以前没有这个打草机器,草全烧在地里,又污染环境,又费劳力。现在有这个机器,我一亩地还卖50块钱,养殖户们当饲料,挺不错的。”靖远县五合镇刘寨柯村玉米种植户胡秉珍乐呵呵的说。
秸秆能创造收入,放在过去,许多人都不敢想。这几年,靖远县东升镇的杨玉虎在各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下,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发展起了秸秆回收产业,串起了一条农民增收、合作社增效的“绿色产业链”。杨玉虎指着打捆好的秸秆草说:“用的人也多,今年就随便抢了,草在靖远、平川销量大,同心、海原、固原拉的人也多,都在抢。”
“因为地块小,路面又比较小,转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特别转弯半径比较小的时候,要多倒几次,头正再往下走,有时打草的时候,传动轴容易把机器关了……”为打好秸秆综合利用攻坚战,靖远县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保姆式”跟踪服务于农机手。
靖远县是农业大县,年产生秸秆约30万吨,弃之为废、焚之为害、用之为宝。堵不如疏,靖远县充分挖掘秸秆的潜在价值,利用青贮、粉碎离田、粉碎还田等方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资金等方式,让秸秆走上生态环保、增值生效的发展路子。
2020年,靖远县投入秸秆粉碎还田、打捆机械223台套,深松机55部。目前,完成小麦秸秆粉碎还田2.1万亩,秸秆打捆 3万亩;玉米秸秆还田1.2万亩,秸秆打捆3.2万亩;深松土地7.9万亩。(马珍珍 张文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