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靖远县

靖远县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2020/09/30/ 16:56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文旅融合绽芬芳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张其文 通讯员冯文强

  山环水绕,地域辽阔,丝绸之路、驼铃悠悠,尚学重教,人文荟萃……这里,便是靖远。

  靖远,黄河流经县境154公里,是备受造物主青睐的地方,波澜壮阔的黄河之水,润泽出万顷黄土的满目翠色,强渡黄河的红色印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脱贫攻坚的阳光雨露,哺育出靖远大地的蓬勃生机。

  以山为骨,以水为魂,赋予了古城靖远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独特风光。5809平方公里的版图上,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源远流长,法泉寺、哈思山、虎豹口、水韵独石等20多处特色景区景点星罗棋布,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10年来,靖远县抢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战略平台带来的政策叠加机遇,认真贯彻省市县“十二五”、“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文化强县和“全域旅游”的思路,全力构建文化旅游互动共进、共生互融的大格局,让文化“美起来”,产业“强起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全县发展大局同频共振、互补互兴。

  高位推动,高标引领,激活文旅融合动力之源

  “大产业”定位,突出“山水人文、大美靖远”旅游品牌,

  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靖远县吹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号角。

  “进一步激发抓文旅融合的力度,加快将靖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靖远县委书记郑钰思路清晰、态度明确。

  立足顶层设计,靖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旅游+”主线,精心谋篇布局,把文旅产业作为后发超赶、转型升级、富民兴县的战略举措和经济发展新动能来厚植培育。

  县上制定出台了《靖远县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靖远县文化创意和服务设计与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靖远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等2个总规和4个景区详规及多个项目可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力求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做“靓”、在提升文化品位上做“特”、在旅游项目上做“精”,守好旅游底色、凸显地域文化、串联出美丽风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靖远县精心打造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游、生态观光游、丝路文化游、休闲采摘游等特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有效提升了靖远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培育业态,打造路线,构筑文旅融合强大支撑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靖远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找准文旅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以文化为主线进行产业重构,以新业态项目为载体实施多产融合,大力改善旅游景区景点水、电、路、讯等基础条件,一大批烙刻着靖远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十年来,南华山文化生态产业园、鱼龙山红色旅游景区、罗马风情园、西征公园、虎豹山庄、怡园古城、海昌商业街等项目相继投入社会资本5亿多元运营开业;目前,投资30亿元的靖远县靖乐渠环境治理及文化场馆建设PPP项目和投资2.3亿元的“靖远·福门黄河明珠生态城”项目开工建设,将有效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

  在秀美山水间呼吸清新空气,在特色民俗中尽情敞开心扉,在休闲娱乐中体味岁月静好……

  靖远县倾力打造的以黄河石林(坝滩)—哈思山—城沟—雪山寺为重点的自然风景旅游线路,沿线风光或迤逦或蔚为壮观;以虎豹口—鱼龙山—西征公园为坐标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爱国教育作用显著;以东湾—平堡—乌兰—三滩等沿黄河乡镇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创新节会,精准营销,彰显文旅融合品牌形象

  文旅融合开新景。靖远县以节为媒、文旅并重,诗和远方携手前行,构筑了一幅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唯美画面。

  近年来,靖远县精心培育多个旅游节庆和赛事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枸杞采摘节、大枣采摘节、靖远国际马拉松赛、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及大庙梨花节、岷漳花儿节等盛会,形成旅游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的热潮。承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中国汽车越野精英邀请赛和甘肃省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甘肃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比赛暨“我爱足球”中国民间争霸赛甘肃赛区总决赛,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

  开展线上营销推广活动,强势品牌曝光,掀起传播热潮。《靖远枸杞》宣传片在高铁京广全线投放,《飘香的靖远羊羔肉》《靖远枸杞又红了》《黄河流过的村庄—大庙花开》等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平堡村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大庙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有效提升了靖远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仅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6亿元,同期分别增长21%和26%,其中乡村旅游人数56.5万人次,收入1.19亿元。沉甸甸的数据见证了靖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绩,更彰显了“美丽经济”的蝶变效应。

  雕琢文化,塑造品牌,放大文旅叠加效应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一座城,因文化的流淌,而有了生命的律动。

  10年来,靖远县坚持以品牌建设为目标,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开发文旅产品,“文化+生态+旅游”相融相盛,“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业逐渐成为靖远绿色崛起的支撑产业和幸福产业。

  打造生态靖远。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靖远县聚力打造水韵独石、花儿新村、水岸三合、虎豹山庄等乡村旅游,加快了旅游脱贫步伐;依托哈思山、雪山寺、屈吴山和沿黄自流区、高扬程灌区,大力开发集观赏、采摘、品尝、康养、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

  打造人文靖远。靖远县保护开发钟鼓楼、法泉寺、吴家川岩画、寺儿湾石窟等文物资源,挖掘孙氏鞭杆、靖远民歌、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发黄河奇石、剪纸、荷包、刺绣、麦秆画等本地元素的文创产品,唱好《靖远起义》这张名片,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秦腔纪实剧,用心讲好靖远故事。

  打造活力靖远。靖远县打造黄河石林坝滩景区、糜滩生态康养小镇、东湾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重点景区,培育开发了“靖远枸杞”“小口大枣”“靖远羊羔肉”等7个国家地标产品为主的一批特色文旅产品,深挖东湾驴肉、酸烂肉、一窝丝等地方饮食文化、名优小吃,通过靖远味道、乡愁乡韵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寻常山水不寻常。靖远,未来可期,一处处旅游精品景点的谋划建成,汇聚了靖远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燎原之势。

  借一江春水,赢十里风光。靖远县文旅产业正凭借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迸发出喜人的发展势头,绽放出多彩魅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