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会宁县

脱贫一诺铿锵行 攻坚克难绘蓝图——会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04/13/ 11:09 来源:会宁宣传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沐浴脱贫攻坚强劲的东风,会宁举全县之力,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打响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精准扶贫拔穷根,同步小康谱新曲。回头看、补短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高亢的脱贫攻坚誓言回荡在会宁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昨天,脱贫攻坚的号角,还在悠悠祖厉河畔回荡;今天,巩固脱贫成果的脚步在希望的田野再出发。

  会宁县集中力量、齐心协力、精准发力、苦干实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接着干。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诺千金,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担当。 

  政策发力 注入活力

  “每年政府给我补贴2500元的饲料钱,我准备今年看能不能再争取一些资金,扩大一下养殖规模,平时闲暇时间多看一些书,参加一些政府的技能培训,学习一些养羊的先进经验,平时也跟周围养羊的庄里人交流一下养羊的经验,带动大家都把羊养好,增加点经济收入,把日子过得更好一些。”韩家集镇谷地场村村民黄彦军说 

  “我是精准扶贫户,根据‘20+1’的养殖模式,我既搞养殖也搞种植。好政策让我们一年过得比一年好。”土门岘镇苏堡村村民刘振刚这样告诉记者。 

  黄彦军、刘振刚这是全县扶贫攻坚工作中,享受政策,促进脱贫的一个缩影。

  会宁坚持“21211”产业方向不动摇,大力发展“1+N”产业模式,在产业发展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不论在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还是特色产业上,都有非常具体的补助标准和政策,为农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民生改善 群众受益

  “以前我们这里洮河水没有来,我们种的小麦、豌豆、玉米、土豆,也就能吃饱肚子,也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洮河水来以后,我们种上大棚了,我们现在每一个棚达到毛收入6000元左右,4个棚纯收入就是20000元左右。”会宁县土门岘镇苏堡村村民说张思万说。 

  “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白天能看见天,下个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现在搬到框架楼房上,好像是又换了个世界,特别好,党的政策好,我们住的也满意。”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刘维礼说。 

  “以前的房子旧了,瓦也就掉光了,下雨人也害怕不安全,也不敢往里面呆。没有这个补贴的话,到现在还没有翻修,还是以前的,还是靠政府的这个补贴翻修了。”丁家沟镇沈屲村村民赵志军说。 

  会宁县高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措施,在安全饮水、异地搬迁、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医疗服务、兜底保障等方面会宁多措并举,成效显著,让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

  精准施策 过沟跨坎

   新添堡乡历来有养殖牛羊的传统。此前,马文明家养了两头黄牛,但品种老化、增肥缓慢、效益低下,一年辛苦下来一头牛才能挣3000元。按照“一户一策”脱贫帮扶计划,去年,他一下购买了5头西门塔尔牛,现在全部怀了小牛犊。“一头小牛犊喂养到6个月左右就能卖8000元。”马文明欣喜地说。 

  初春的下午,记者在河畔镇两迎水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见到了两位比较“特殊”的村民,男主人没有双手,女主人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们却饲养着近40只肉羊。采访中,男主人杨仕平面带微笑且语气坚定地说,“虽然他和妻子都是残疾人,搞养殖有很多困难,不过现在已经养了十多年羊了,干起来顺手了很多!接下来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养殖能力,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努力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地越来越红火。” 

  我们根据贫困农各自不同的情况,对未脱贫贫困户、边缘户、易返贫户按照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对已脱贫贫困户实时监测、持续关注,确保不返贫,能够稳定脱贫,打牢全民奔小康基础。”河畔镇党委副书记宋玉良说

  会宁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全覆盖,签订帮扶责任书。在党员干部们的帮扶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增收路子。

  项目落地 稳定增收

  新添堡乡炭山村建成的炭山村蜜蜂养殖合作社,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由天津现代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扶贫项目,项目的建成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带动村集体经济多渠道稳定增长。

  在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建设的会宁县10.2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产生的收益可带动34个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204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并持续获益20年,为会宁县扶贫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会宁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帮助农户致富,通过扶贫项目精准帮扶,确保困难群众持续增收。据了解,会宁县2018年—2019年,累计投入中央、省、州、县各类资金450345.2万元,实际用于脱贫攻坚271863.23万元(2018年112519.63万元、2019年159343.6万元),投入比例60.37%。

  会宁县精准谋划扶贫项目、精准安排扶贫资金、精准制定攻坚举措,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土地增减挂钩等攻坚举措取得实效,为全县打赢区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要素保障。

  产业扎根  巩固成果

   “这个果树是我的苗木,这是六年的果树。这六年当中我每年都来四次,我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我所学的技术传给大家、传给这一方老百姓,为了让他们掌握这个技术,好脱贫致富!”在头寨镇甘肃甘富果业种植基地,山东烟富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钟惠如是说。 

 

   “我们甘富从2014年开始,在头寨、河畔种植苹果树,今年苹果也有了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参与到我们甘富苹果种植中的农户都脱了贫。比如说今年我们的务工人数已经达到了300人,目前在我们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五六十人。所以说这个产业,通过我们甘富的示范、带动,让我们周边的果农学到了技术,也让我们周边的富余劳动力有干的活儿,也让贫困户脱了贫,助力我们会宁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甘肃甘富果业负责人张玉珊说。

  像甘富果业采取“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据了解,全县改造提升“两园”294个,其中脱贫产业园140个,特色产业园154个,脱贫村均有2项以上主导种养产业;脱贫人口产业补助奖励资金到户率达到100%;全县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较规范以上达到701家、占比78.5%,其中脱贫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83家,运营较规范以上村均3家;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66.6万元,村均达到2万元以上。

 

  汗水与澎湃血液交融,真情与昂扬激情碰撞,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画卷,已然绘就在广袤的会宁热土上!(杨来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