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白银市

搭舞台 建平台 育人才——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助力员工素质提升侧记

 2020/04/07/ 17:1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近年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扎实推进全员素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注重新员工培养,实施青工成长成才导航工程;突出重点骨干培养,强化业务技能提升;畅通员工发展通道,落实进步激励机制。搭舞台、建平台、育人才,为员工素质提升与发展擎起一片新天地。

  强化岗前培养 力促新员工成长进步

  “回首这四十天的入职培训,每一天都有收获和成长。在各位师傅们的帮助下,我们迈出了步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完成了由一名学生到一名工人的转变,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9月3日,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赵福山在参加完新员工入职培训后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

  针对新入职员工“高学历、高素质”的新常态,该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系统化培养方案。以3年为期,将新员工培养细分为入职培训、岗位实习、培养锻炼三个阶段。“入职培训”以国网公司及该公司集中培训构成,国网集中培训为期4个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巩固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该公司集中培训为期40天左右,以“能干、会干”为目标,从了解熟悉公司概况、灌输企业文化、植入企业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知识和理念入手,把重点放在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学习和掌握上,帮助新员工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岗位实习”阶段,为每名新员工指定1名理论导师和1名实操导师,签订“双师带徒”合同,根据人员岗位和专业特点,实施全过程跟踪培养,试用期满进行转正定级考试。“培养锻炼”阶段,组织新员工参加重大生产运行、设备安装、调试、检修等工作项目和各类创新项目、QC活动、竞赛比武,通过实践锻炼积累基层生产工作经验。对综合素质好、表现优异的新员工,经过一定时间一线岗位锻炼后有意识安排至班组长、工作负责人岗位加强培养。

  岗前培养促进了新员工尽快融入工作,有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从2017年以来新入职员工成长情况来看,已初露锋芒。目前担任班长7人、工作负责人14人,7人获公司技能运动会前三名,3人获白银市技术标兵,2人获甘肃省技术标兵、优秀选手,2人考取二级建造师资格。

  创新培训形式 提升全员能力素质

  今年2月份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该公司调控中心在岗值班员工利用工作间隙通过网络大学、手机APP “青春陇电”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学习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等,将“集中培训”转为“线上培训”,在特殊时期做到了学习不间断、培训不停止。

  该公司把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的有力抓手。每年下发培训工作计划,通过专题培训、网络大学、“1+2”现场培训、帮扶培训、送培上门、轮岗锻炼、师带徒等形式,全力提升培训效果。优化培训资源,建设功能突出的实训基地,开发营销综合仿真培训系统并通过验收,提升专业化培训水平。强化岗位培训,结合春检、缺陷处理、隐患排查、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现场技能培训,增强员工实操能力。“2019年,结合试点开展的营销专业“应知应会”达标测评,我们分析查找出员工实操技能等方面的薄弱点,在月度培训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技能培训,开展营销技能培训班4期,参培275人次。”该公司党委组织部培训专责雷亚斌介绍说。不断加强兼职内训师队伍建设,2018、2019年,分别获得省公司兼职内训师技能竞赛一等奖,省公司青年兼职培训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建立“培训+比武”常态机制,以陪促赛,以赛促学,为员工展示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搭建舞台,实现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相辅相成。“2018年以来,公司连续举办了两届职工运动会,涵盖31个项目,1200多名员工参与,表彰185名选手。近年来,在公司及以上各类职工技术比武及竞赛中,受到表彰的优秀选手215名,3人荣获白银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47人荣获白银市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75人荣获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该公司党建工作部文体专责沈黎明不无自豪地说。

  实施导航工程 搭建青工成长成才平台

  青工是企业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促进青工尽快成长成才,打造一支复合型青工人才队伍,2013年,该公司党委启动了青工成长成才导航工程,确立了“两年胜任本职、三年初露锋芒、四年担当重任”的目标,为青年员工建立科学规范、层次分明、动态管理的人才成长平台。

  导航工程实施7年来,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成果展演、重用技术人才、建立优秀年轻人员库、提拔优秀青年干部、表彰十大优秀青年等手段,指路子、压担子、给位子,充分调动了青工自我加压、主动成才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人才队伍“接续传承”的问题,一大批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先后有87名青年员工走上管理及关键技术岗位,在公司获得的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有35名青年员工直接参与,有12名青年员工获得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个人第一名;有22项青年研究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9名青工获得公司级以上荣誉。

  陈华泰是白银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二次运检班副班长,2013年参加工作的他,多项技术成果在全国电力行业、甘肃省质量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省公司获奖;取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外观设计专利一项。先后荣获该公司“先进工作者”、青年导航工程“勇担重任”奖、技能类优秀人才、白银市“技术能手”、省公司“陇电明星”等荣誉称号,2019年更是荣获省公司“陇电工匠”光荣称号。陈华泰的成长之路,凸显了青年导航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强化人才培养 畅通员工发展通道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为此,该公司积极适应各类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夯实员工职业发展的职务序列、职员职级序列、专家人才序列“三通道”,以岗位竞聘、选拔评聘等方式,形成岗位和职级“纵向并行”和“横向贯通”的发展格局。

  该公司健全职务序列培养机制,把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能担当重任的人员,分专业、分层次纳入优秀年轻人员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将其作为选配干部的重要来源,实行优先提拔重用、优先选调进机关、优先推荐参加学习。在选人用人上,坚持重品行、认实干、看实绩、用实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合理选拔配置优秀青年员工,35岁以下中层干部占比10.85%。同时,该公司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常态开展岗位竞聘,以岗位竞聘方式打通用人通道,让选人用人机制适应企业发展,为广大员工特别是一般员工的发展搭建了新平台。2018年以来,128名一般员工竞聘到管理技术、班组长及所长岗位,9名管理人员竞聘到副科级岗位。

  积极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开展职员职级聘任工作,2017年,按照择优选聘的原则,经个人报名、单位推荐、专项考评、公示等环节,聘任51名三至七级职员。加强专家人才培养,开展专家人才选拔聘任,2013年以来,共选拔2名国网公司级专家人才,14名省公司级专家人才,104名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人才储备不断丰盈。坚持以业绩为导向进行年度考核、届满考核,促进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进一步拓展员工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成长通道。近年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逐年提升,通过率达90%以上。截至目前,该公司人才当量密度达1.0453,提升3%(较2017年底数据比较,下同),研究生学历50人,提升39%;本科学历943人,提升6%。高技能人才占比92.57%,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管理技术人员的41.2%,提升技师、高级技师人员占技能人员的54.8%。规范执业资格取证和奖励管理,43人取得各类执业资格证书。

  建立激励机制 提升员工进步动力

  3月3日,该公司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公告栏发布了2019年表彰的各级各类先进个人及奖励金额等情况,奖励总数达36.6万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员工见贤思齐。

  该公司结合发展要求,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始终以“争先、率先、领先”的理念教育激励员工,使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员工行动自觉。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广大员工感恩忠诚、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形成了锐意进取、有为工作的良好局面。坚持每年自下而上推荐、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专业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并通过先进事迹巡回宣讲、门户网站宣传、发放物质奖励等方式,积极营造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

  持续落实员工进步激励机制,对在规定时限内在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执业资格等方面提升的员工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员工取证的积极性。“2019年,有168名取得职业资格的员工符合晋升奖励条件,公司共奖励67.85万,奖励金额为历年来最高。”该公司党委组织部主任董波如是说。

  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明确员工的薪资由绩效、技能等级和职称等多种因素共同确定。每年根据员工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等显性能力素质积分,分段确定员工套改薪档,让积极进步的员工增加工资收入。将培训考试、竞赛、抽调考成绩与个人绩效挂钩,对获奖的予以表彰奖励,有效激发了员工进步提升的积极性。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实现了自我提升、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推进企业健康蓬勃发展持续释放出“人才红利”。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荣获国网公司红旗党委、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及省公司先进单位、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在企业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中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李锦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