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平川区

平川兴平路街道:着力发挥五种作用 推动“四抓四促”工作走细走实

 2020/03/23/ 09:27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 为切实加强落实“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平川区兴平路街道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围绕“拆、治、清、修”目标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发挥好五种作用,推动“四抓四促”工作走细走实,使辖区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组织力

  兴平路街道在开展“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街道党委积极统筹利用辖区党组织力量,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联动机制作用,强化担当作为、强化组织引领、强化与驻地单位、企业的沟通协调,共同协商解决好相关区域环境问题,当好“领头雁”提升组织力。

  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提升服务力

  一是靠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63个三级网格员在街居各项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各网格员对自己网格内的环境问题每天进行地毯式排摸,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治“一格”销号“一格”工作措施,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街道所有干部职工下沉到社区,与志愿者、辖区党员、居民群众一起投身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走遍辖区背街小巷的每个角角落落,走遍老旧小区每一层楼,对整治清理的每一个点位的垃圾、废旧杂物、“牛皮癣”、临时建筑物、拆除老旧房屋等,小到一个烟头,大到拆除老旧房屋,都积极行动,全力投入,攻坚克难,每一个环节都做细做实,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街道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认岗先锋队、退役军人服务队、蚂蚁微公益服务队等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四抓四促”专项行动中来,有人就有力量,组团式进行整治,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气势,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

  发挥联动机制作用,提升合作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拆除老旧房屋、临时建筑物、整治乱摆摊设点等工作上,街道积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针对打井队、七泵房老旧房屋的拆除问题上,黄峤路、平塘路乱摆摊设点的问题上,棚户区改造拆迁搬离问题上,在街道社区做好前期的宣传、摸底、商谈等工作后,与区住建局、区综合执法局积极协调、通力合作,成功进行了拆除和整治,推动市容环境依法治理 ,有效发挥了联动机制作用,大大提升了部门合作能力,努力实现市容市貌和环境整治的好转。

  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升号召力

  街道积极开展“美丽兴平、从我开始”宣传活动。一是注重人员密集区宣传。各社区在汽车站、人民广场、人流密集小区域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彩页、张贴通告、动员沿街企事业单位和经营门店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宣传活动。二是注重面对面宣传。面向一些随手乱丢乱扔垃圾、乱堆杂物、卫生意识差、存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的临街商户、居民住户进行“一对一”入户宣传,签订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 。三是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充分利用微信、QQ群,及时上传人“拆、治、清、修”工作动态、图片、美篇等信息,同时,对工作中的特色、亮点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推广,并及时发送至各大媒体,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努力构筑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崇尚文明、健康幸福、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

  发挥日常巡查作用,提升落实力

  严格落街道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四抓四促”专项行动巡查督查制度、十天评比制度。街道纪委采取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等督查形式,对各社区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工作进度、清扫保洁、整改情况等进行检查,督促工作人员主动作为,不做“旋转门”,不当“木偶人”,主动发现辖区内的各种影响“视觉污染”“视觉贫困”的环境问题, 及时研究整治,做到眼中有活、心中有数,手中有方,推动工作落实,不断提高了执行力和落实力,使全体工作人员以积极的状态、饱满的热情、干出出彩的成绩。

  截止目前累计拆除临时彩钢房、铁皮房63处,拆除建筑物42处17254.5平方米,拆除违建商铺店面1处,拆除旱厕5个;拆除广告牌匾114处1600.4平方米;归整架空线缆1处;归整乱摆摊点46处;清理生活垃圾114.2吨,清理建筑垃圾10302.3吨,清理店铺门前脏乱差488处,清理乱停乱放962处,清理占道经营80处,清理“牛皮癣”小广告6190处5007.331平方米;修缮坑洼路面1100平方米,修缮井盖1个,修缮广场设施1处,修缮色彩风貌4处;出动190台次车辆和设备,参与整治7170余人次。(付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