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去“白污”,沃野好风光。
近年来,会宁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为抓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推广工作,全力呵护产业振兴“沃土”,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体系建设:畅通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
近年来,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部分地膜残留于土壤中,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的巨大压力,面临由“白色革命”向“白色污染”发展的趋势。
从严抓源头防控到农膜残留过程严加控制,再到紧盯废旧农膜末端处理的各个环节。多年来,会宁县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建立了“政府倡导、企业推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地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制定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白色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构建了全方位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类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7家,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机械化回收合作社、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51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废旧地膜回收量约0.748万吨,回收利用率76.4%;棚膜回收量0.103万吨,回收利用率96.82%;废旧农膜回收率78.41%,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率81.52%。
源头管控:紧盯关键环节统筹强化治理
强化源头防控是实现废旧地膜高效回收的治本之策和有效手段。
会宁县坚持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推广工作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求。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坚持“谁使用、谁回收”“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主体责任,督促各乡镇、各经营网点、各回收企业规范建立地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台账和物资投放以及销售台账,确保各类台账可查、可验、可追溯。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全县秸秆转化利用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和新机制,重点推广秸秆堆腐还田、覆盖还田、生产沼气、加工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程度。目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备率达到100%。
长效推进: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抓实载体
优环境、靓外装,重治理,凸成效。“美”是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会宁县始终把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入点,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定人、定片、定区域、定标准的原则,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度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行“四净两规范”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全覆盖督查,打出了攻坚长效“组合拳”。
2022年以来,全县共动用各类清运车辆3288台次,清理柴草秸秆、废旧农膜等各类垃圾12816吨,全年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4000座,先后打造甘沟驿镇、郭城驿镇2个市级示范乡镇,河畔镇、中川镇等5个县级示范乡镇和会师镇南什村、韩家集镇韩集村等60个省、市、县级示范村。从一村出彩到全域美丽,从人居环境到乡村振兴,全县乡村“颜值”得到不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根沃野。
不待扬鞭自奋蹄,一幅幅画面、一点一滴地改变,印证着会宁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努力,也进一步擦亮了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的生态底色。(魏永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1月28日景泰筑巢引凤添活力招商引资促发展
- 2023年11月27日强素质 促振兴 靖远县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电商培训
- 2023年11月23日景泰:生态冷水养殖 走出致富新路径
- 2023年11月22日会宁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