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乡村振兴

平川区:建造45万亩碳汇林 构筑生态屏障 盘活“双碳经济”

 2022/04/23/ 14:55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 4月21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白银市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平川区。无论是道路两旁、街区、乡村,还是山梁沟峁,随处可见平田整地,挖坑植树的热闹场景。今春以来,一场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正在平川大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这就是全区启动实施的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今年计划完成造林10万亩,完成投资5亿元。”陪同采访的平川区宣传部干部介绍说。

  平川区国家储备林工程项目初步规划在王家山镇、水泉镇、宝积镇、共和镇、黄镇区域内营造45万亩国家储备林,总投资约55亿元,采用“投资人+ EPC +”的模式,争取国家储备林贷款30年(即造林期限4年,运营管理26年)。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平川区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提出了“国家储备林+N”项目谋划模式,将“绿色通道、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沙河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域无垃圾、村集体经济”等融入到国家储备林建设,谋划重点项目120项,总投资387.4亿元。

  在国家储备林宝积镇大湾片区,记者看到周围一望无际的山峁沟壑已经栽种上了各种树木,昔日荒芜的山体已初显新绿。

  “目前我们片区已在S209线大湾段,治理沟壑地50亩,全部种植红梅杏。在S209线窎沟段,流转土地120亩,种植桃树100亩,梨树20亩。”大湾片区项目经理张有文介绍说,同时以“国家储备林+美丽乡村建设”为措施,以户为单位,沿路、沿房见缝补绿,共种植梨树4647株。以“国家储备林+沙河治理”为措施,治理沙河2公里,平整沙河旁土地55亩,种植桃树5亩,种植红梅杏50亩。

  在国家储备林王家山片区,王家山镇按照“山区森林化、平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以构建“109线、煤海路、村社道路林带网、道路林、景观长廊”为框架,辐射建设“山坡林、森林村”的一体化生态建设格局。计划种植20000亩文冠果和18000亩国家储备林。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5000亩文冠果的种植,预计到5月份完成全部的种植任务。”平川区大环境绿化办主任白仲蓓说,

  与此同时,各村镇也抢抓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机遇,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绿化目标要求,大力开展春季植树造林行动,对道路、村庄、房前屋后等进行绿化,沿山、沿路、沿房见缝补绿,推进绿化成网、成片、成园、成景,促进村庄增绿,奏响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绿色乐章”,着力打造“开窗见绿、移步换景”的高颜值美丽乡村。

  据了解,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后,特别是在生态效益方面全区森林面积将会跨越式增加,区域生态环境也将明显向好,成林后可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36%。”平川区委书记高启福说,真正实现“地下挖煤、地上储碳”的良性循环,盘活“双碳经济”,为甘肃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贡献平川力量。(张其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