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市县动态

【党史学习教育白银行动】建设三大中心 搭建十大平台 白银市着力构建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治理网络

 2021/08/13/ 11: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 全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系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内在要求。白银市全面审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加速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社会治理资源,规划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应急数据指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个中心”,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集智慧管理、快速反应、共同参与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网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

  针对全市涉及民生办理事项的服务中心过多、布局过于分散,职能部门职权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群众办事来回跑、诉求反映不畅等问题,规划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审批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医保社保办理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28个涉民服务中心和水电暖气等民生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入驻,推行“一号通、一窗办、一网清”的集成服务模式,真正做到解决群众诉求、办理群众业务只打一个电话、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最多跑一次、办成所有事。

  “一号通”就是打造快速反应的信息呼叫平台。整合市长热线、信访电话、求助专线和网民留言等专线热线,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铜城民情热线”,建设集电话、微博、微信、短信、电子邮箱、来信来访为一体的民意通道,把全市事关民生的咨询、求助、投诉、建议等来电来信全部纳入统一的民情热线,实行24小时“不打烊”值守,确保群众诉求集中受理、及时转办、解决到位。

  “一窗办”就是打造快捷高效的综合服务平台。调整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布局,打破以往部门内部受理审批各自为政的现象,根据审批事项关联性进行整合重组,撤销原来按部门职能分设的窗口,统一设立若干综合服务窗口,坚持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化办”,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办理模式,真正做到一件事、一窗办、一次办。

  “一网清”就是打造互联互通的网络办理平台。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以往受理、审批系统林立的格局,开发建立统一的综合受理系统和业务审批系统,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操作的唯一系统,以及政务服务事项环节数据、结果数据汇总的唯一平台,把各审批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全部接入该系统,打造集事项管理、网上申办、预约叫号、大厅受理、服务监督于一体的政务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各部门、各县区之间系统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共享、业务协调联动,真正做到“一网通办”。

  加快建设应急数据指挥中心

  针对应急系统分散凌乱,各部门数据不兼容、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天网工程的监控系统市县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造成情况掌握不精准、应急处置不及时、各方力量不集中等问题,规划建设应急数据指挥系统,构建高效、快速、灵敏反应的大观念应急体系。

  打造整合共享的数据集成平台。依托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把应急、环保、水务、交通、气象、医疗、管廊和电信、移动、联通等各方信息数据全部接入指挥中心,把全市交通道路、部门单位、园区企业、居民小区等视频监控系统全部切入管理系统,实现一网运行、一屏显示、一台调度。

  打造全域覆盖的应急预警平台。制定严格规范的城市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合理确定监测报警阈值,全方位、无死角展示和监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城市运行重点领域,对各类数据信息24小时监控分析,一旦超出警戒标准,通过可视化手段自动预测、及时报警,真正做到用智防代替人防,彻底消除防范盲区,推动应急防控体系由事中事后处置向事前预测预警转变。

  打造协同机动的系统指挥平台。把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业务指挥系统全部整合,建立可视可听、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统一指挥调度系统,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能在指挥中心全面真实掌握事发情况,迅速准确下达指挥命令,及时有效动员各方力量,既能够精准指挥到人到物,也能够移动地指挥现场,做到处置工作迅速高效、不失时机。

  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群众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手段单一等问题,利用整合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单位组建市级融媒体中心,腾出的事业机构和领导职数,组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市级统筹指导、县区一线指挥、乡镇街道对接筛选、村社区全面实施的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运行体系,形成全覆盖、无遗漏、多元化的文明实践矩阵,打通教育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大众化的理论宣讲平台。整合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与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乡村舞台、村级阵地等活动场所,把党建、综治、维稳、信访、群团等工作彻底压实到村社一级,建立统一、多元的基层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炕头会、板凳会、乡村大喇叭、新媒体传播和文艺节目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精准化的服务群众平台。整合原有的教育、文化、科普、体育等服务平台功能,分门别类设计服务清单,汇聚各方资源,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行“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一对一、点对点提供精准化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打造一体化的治理调处平台。整合承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功能的部门、乡镇和律师协会等入驻基层文明实践中心,逐级建立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调处机构,探索建设集法律咨询、在线评估、在线调解、仲裁服务、诉讼服务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打造常态化的道德示范平台。把基层自治组织纳入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老书记、老村长、老党员、老教师等农村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由他们牵头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主持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带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传播思想、践行文明、凝聚人心的信仰中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