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白银市

辉煌十三五:白银市绘就壮阔美丽新画卷

 2021/02/02/ 11:47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其文)“‘十三五’的白银,呈现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一幅壮阔美丽的画卷正渐次展开……”2月2日上午,白银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张旭晨在政府报告中对白银市“十三五”所取得的成就做出了如此高度的概括。

  张旭晨说,“十三五”时期,是全市上下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五年,是白银大地绿色转型、谱写新篇的五年。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7.27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4.6%;人均生产总值2.85万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8亿元,是2015年的1.31倍,年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28亿元,是2015年的1.31倍,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跑赢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3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1元,是2015年的1.52倍,年均增长8.7%。

  五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贫困标签历史性撕掉。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紧盯“3+1”“5+1”目标任务,实施“五盯紧五整改”、“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等行动,全面搭起稳定脱贫的四梁八柱,37.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区)108个,近6万人挪出穷窝;兜底保障贫困户1.88万户4.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十大特色产业对接到户,总结推广“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发展模式,建成脱贫产业园330个、特色产业园403个,带动贫困户8.95万户,脱贫质量更高、成色更足,广大脱贫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五年来,我们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三个千亿级”产业拉开架势,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5.5︰41.2︰43.3调整为20.2︰34.3︰45.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紧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成功引进牧原、新希望、中天羊业、润丰、阿西娅等大型龙头企业25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443家、8080家和1839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15年的54%提高到59%,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2个,会宁亚麻籽油等49个农产品荣获国家和省级金奖,靖远县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景泰县被评选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白银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白银公司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东方钛业钛白粉、昌元化工重铬酸钠、皓天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银光聚银公司、中材水泥等12家企业入选国家和省上绿色工厂,高新区等3个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通过省级评估认定,我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4%提高到17.2%。“一区六园”建成面积达到82.9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04家,白银高新区、银西生态产业园入选国家绿色园区。白银综合物流园、邦农物流园、忠恒商贸中心等建成投运,三县入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民营500强”企业红星美凯龙入驻白银,数字经济井喷式增长,实现网络交易额40.43亿元,年均增长36.27%。

  五年来,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固本之举,城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景泰至中川、会宁至老君高速公路,国道247线靖远至会宁段、国道338线景泰至天祝二级公路,省道209线共和至黑城子公路等建成通车,国道341线白银至中川、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一级公路主线完工,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中兰客专、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引洮供水工程等一批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市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宽带实现全覆盖,市县城区完成5G网络覆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实施了城市颜色管控、美化亮化、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新改建城区道路62条、99.8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入运行,北京路成为城市新地标,提质改造金岭、银凤湖等生态公园10个,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近10万户。

  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169个,完成农户卫生改厕2.78万户,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有1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优秀魅力城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重大任务,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兰白国家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组建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0个,建成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4年获评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柔性引进院士27名、高层次人才团队99个,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白银公司成功整体首发上市,靖煤公司等国有企业完成办社会职能移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凸显,化解淘汰落后产能651.6万吨,商品房去库存307.6万平方米。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45项,在全省率先开展“不见面”网上开评标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核发全省首张无纸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2.9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51.2%。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累计签约招商项目673项,到位资金730.6亿元,年均增长7.2%。中欧班列累计发运55列2212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5.37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五年来,我们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任务,绿水青山成为靓丽底色。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白银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率先在全省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白银公司烟化炉烟气治理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5个,整治燃煤锅炉635台,淘汰老旧机动车2.4万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344天,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

  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会宁城区段等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建成,高新区、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及11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完成稀土公司酸性含油废水治理等水污染治理项目,金沟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成为全省样板,黄河白银段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达标。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有效解决了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181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7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13.62%。

  五年来,我们把民生改善作为根本要求,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集中力量办成惠民实事46件,用于民生方面投入740.8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4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83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439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7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5年的9.25年增至11.6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较2015年分别提高51.85%、81.93%,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7.34亿元。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我市被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市疾控中心实验楼等建成投用,新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医疗集团组建运行,2家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平川区小川瓷窑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等文艺剧目深受群众好评;市县融媒体中心上线运行;成功承办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全市体育场馆场地较2015年增加500个,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平安白银”建设持续深化,“七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45个,刑事、治安案件发案连续5年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防震减灾工作连续8年获得省级考核一等奖。4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