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会宁县

会宁县钟鼓楼异地扶贫搬迁:挪穷窝住新房 搬出了幸福好日子

 2020/09/03/ 15:43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张其文)五栋层高墙白的住宅楼、宽敞碧绿整洁的小区里,小孩们在休闲广场上玩耍嬉戏,几位老人在坐在小区的长廊里纳凉闲谈,一张张笑脸朴实又真挚……

  9月2日上午,白银市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时,便被这里的祥和的氛围深深吸引。

宽敞整洁的小区环境

  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位于会师镇滨河西路,处于会宁县成新旧城的交替部,项目总投资3.5亿元,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267户6271人,目前已全部搬迁入住。

  “能住进位置这么好,环境这么好的新房子,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最主要的是儿子也因为有了房子和女朋友也确定关系。”坐在装修一新75平方米的新房中,面对众多记者们的采访,搬迁户边亚军眉宇间除了笑容还是笑容,激动的说个不停。

  边亚军是会宁县草滩镇殿坪村的建档立卡户,因病致贫。2019年底,边亚军一家搬进鼓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结束了多半辈子在干旱山区蜗居的生活,圆了新房梦。“老家的房子土坯房,还有窑洞,天旱少雨,吃水都成问题,一家人日子过的苦叫的很。”边亚军说,2016年村里开始报名异地扶贫搬迁,他不用考虑就报名了,现在只出了一万元就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房子,一下子成了城里人。

  如今,住进了新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活也有了起色,边亚军一家迎来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我这是29楼,最顶层,晚上站在窗户边向外看去会宁县城特别是汉唐商业街的美丽夜景尽收眼底,心里就不提有多高兴了。”边亚军兴奋地说,他经常拍些图片或视频发到朋友圈,得到好多点赞。现在他在城里也找到了一份门卫的工作,妻子也打个临工,一个月的收入完全够他们开销了。

  “现在每周都能吃上两顿肉,想吃啥出门就能买到,方便的很。”

边亚军吼起了秦腔 难掩搬迁后的喜悦之情

  边亚军喜欢唱秦腔,闲下来的时候,他会到楼下的自乐班子吼上几嗓子,感觉心情非常舒畅,生活越来越幸福。

  说话间,边亚军站起身来,兴奋地给记者们吼起了秦腔,难掩搬迁后的喜悦之情。

  据了解,会宁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调整,优化安置小区规划布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安置小区周边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了安置户就学、就医有保障,公共服务同待遇。2018年异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建设第六幼儿园,可提供学位200多个。思源实验中学,会宁五中、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分部一公里范围内,满足了安置户就学就医需求。县教育局出台了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子女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政策,妥善解决了安置户子女就近上学难题。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我们因人因户建立了就业台账,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力争实现户均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钟鼓楼异地扶贫搬迁安置负责人周彦龙介绍说,同时在安置小区设置就业服务窗口,定期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免费向安置户推介就业岗位,提供一站式就业帮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保洁,绿化,水电保障,就业社保协管,工益设施管理等公共服务工作,帮助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搬迁户刘芸开的鲜面馆 实现自主创业

  搬迁户刘芸在入住新房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小区门口租了一间门店,开起了鲜面馆,同时还兼营蔬菜调味品等。

  “虽然辛苦点,但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补贴家用。日子越来越好了。”刘芸来自草滩镇,之前在县城打工,一直租房子住,异地扶贫搬迁不仅圆了她的住房梦,也让她的几个孩子上学更有了保障。

  向刘芸这样选择自主创业的搬迁户还有很多,有的开小卖部,有的开餐馆、馒头店等等,均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

  目前,安置小区内技能务工稳定就业510户,劳务务工稳定就业620户,个体经营41户,种养业达标户49户,公益行岗位43户,兜底保障4户。

搬迁户张平平在家门口开起了馒头店,每天有近200元的毛收入

  “要让群众住得舒心,我们就要多操心、多尽心、多关心。”周彦龙说,鼓楼社区对搬迁群众的管理服务也是全方位、长期性,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增收致富,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实现从农民到新市民的转变。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懂得感恩,方知奋进。“党和政府特别注重我们建档立卡户,常来入户了解我们是怎样生活的,其实现在我们都很不错的。”搬迁户边亚军感激地说,“有了好政策、自己要争气”,愿我们的命运和祖国的明天同样精彩。

  “易地搬迁住新居,牢记党恩在心里。”道出了搬迁户们共同的心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