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靖远县

沃野织锦绣 产业竞芳菲——靖远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小记

 2020/08/05/ 16:5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张其文 通讯员马珍珍

  枸杞红了,西瓜红了,靖远火了。

  时下,白银市靖远县五合镇白茨林村连片的枸杞田里,红彤彤的枸杞压弯了枝条。这几年,每到枸杞采摘期有将近3000人来这里采摘。以前的劳务输出村,而今成了小有名气的劳务输入村。

  “天黑乎乎的刚亮,就来到地里,中午连吃饭时间都顾不上。现在一天得十二个人,白天一直不能停,才刚能运转开。”枸杞田里,杞农韦兴全铆足了干劲。

  贫瘠的土地、传统的种植方式、恶劣的自然环境曾是挡在靖远县北部乡镇群众增收路上的绊脚石。

  近年来,靖远县变被动为主动,按照“建基地、强标准、打品牌”的发展思路,把枸杞产业作为北部乡镇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贷款帮扶、市场拉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以基地兴产业,以产业带基地,着力培育促农增收优势产业,不断加大枸杞产业开发力度,枸杞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目前,以枸杞产业为龙头的靖远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迅猛发展。全县枸杞种植面积27.6万亩,带动10多万农民走上了小康路。走出了一条适应当地特点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

  让群众增收的不只有枸杞。在靖远,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点亮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段时间,靖远县高湾镇硒砂瓜种植基地里,来回穿梭的农用车、三五成群的摘瓜人、寻找货源的客商,让这个小镇火了。“每年这个季节我都过来这边拉西瓜,这个瓜甜度好、熟度好、耐运输,我们主要发到广东、广西,还有福建一带,供不应求。”广西客商龚永敬说道。

  水泥道路通村达组,种养基地蔬香畜壮,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这一切,无不在诉说着北湾镇新坪村村民走向幸福的喜悦。

  “我们老家是啥地方?这是啥地方?老家山大沟深,走路费劲,自从搬到这,出门就是电动车,非常高兴。”2015年8月,安长城一家从定西市岷县搬迁到靖远县,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这几年,安长城开起了小铺子、发展起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产业,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按照省上“六大产业”为主导和“五小产业”为补充的思路,靖远县优化调整90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形成了“南部片区抓瓜菜、北部片区抓果畜”的发展格局,在沿黄灌区19个贫困村重点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在北部山区9个贫困村重点发展肉羊养殖产业,在高扬程灌区36个贫困村重点发展枸杞产业,在干旱山区26个贫困村发展硒砂瓜、大枣、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构建起了“6+2”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建成了高原宏万亩枸杞扶贫就业园、新希望年出栏50万头生猪产业园、刘川范窑脱贫产业园等一批种养基地,全县蔬菜面积达到51.8万亩、枸杞27.6万亩、文冠果20.9万亩、瓜类20.77万亩,“靖字号”的农业品牌越擦越亮,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阳光温暖,贫困正去。2014年——2019年,靖远县累计退出贫困村8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8个)、贫困人口30641户13087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2%。

  全面小康,靖远砥砺前行,触手可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