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白银  >  会宁县

会宁:引得洮水入旱塬

 2020/05/22/ 10:2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曾经上下求索,一个无数人渴望的梦想,因水而起。会宁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一度因为缺水被冠以“苦瘠甲天下”的标签。

  最近的水源在哪里?一个让无数会师儿女期冀已久的引水梦想开始发芽,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多方考证,离会宁最近的洮河水具备引水条件,于是,一个凝结了多少人心血的工程、跨越世纪的工程开始诞生——引洮工程的名字,从此响彻了陇原大地。

  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历经无数困惑。终于,洮河之水穿山越岭、携卷着希望的种子,走进农家院落,润泽贫瘠旱塬。

  于是,铭记了多少会宁人苦尽甘来的夙愿终于实现,这一天,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等待。

  上下求索,涓滴水泽入旱塬

  陇中之难、陇中之苦,没有经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十年九旱是最真切的写照,苦甲天下是最生动的诠释。

  “舀上一勺清水,半勺在止渴,半勺在呼喊。”贫瘠的黄土地,苦涩的旱塬间,一度因为厚重的底蕴被无数诗人深情吟唱,也被海内外广泛关注。

  一个跨越世纪的延续,因为一个共同的渴望被苦苦的坚持着,水水水,还是水。只要提起它的名字,多少人都会汗颜,都会抹泪,这里面承载着,一半是期待,一半是无奈。

  1958年,1.4万名会宁血性男儿,为响应引洮上山工程的号召,带着故土父老乡亲的期盼,带着引水润泽旱塬的愿望,全线倾心投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引水工程。但由于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加之财力物力不足,受当时历史因素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前后历时4年,最终全线停工,于是第一次引洮工程的历史被淹没在过往的烽烟里,一度成为会宁人心中久久不能忘却的痛。   滴水贵如油。贫瘠的陇中,干旱的会宁,一直牵动着各级领导殷切的心。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倾力推动,打破了重重阻碍和条件限制,终于;引洮工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得以重启,一个曾经熟悉、又富有新生希望的名字——引洮工程,又一次走进了会师儿女的心中。

  2006年11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14年12月2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个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惠及定西、白银、兰州等市7个县区的154.64万城乡群众,并将使19万余亩旱地变水田。

  期待,圆梦,延伸。在一期工程开通之际,甘肃省又马不停蹄的规划实施引洮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是列入国务院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的建设项目之一,是我省迄今为止开工建设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省中部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受益区域涉及8个县区268万人口,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

  殷殷重托,以人为本。2013年2月3日,引洮工程进入最艰难的施工阶段时,带着数百万陇中群众的期盼,引洮建设者们扛起责任与担当,夜以继日的奋战在引洮一线,为陇中人民的生命之水保驾护航。

  同频共振,效益水滴润万家

  会宁,因水而惑、依水而兴。洮河水引来了希望,也引来了发展,于是,脚下这片厚重的黄土地,开始了赶超跨越式的奋进巨变。

  洮河水是希望水,洮河水是生命水,洮河水带来了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带来了群众增收的铿锵底气,也带来了那些不曾忘却的最初回忆。一池清波润万家,从此,曾经“苦瘠甲天下”的会宁大地,因为洮河水的到来,高山旱塬间开始焕发出了新生的希望和脱贫的梦想。

  引洮、引洮,一个被久经传唱的故事,一方养育千年的土地。因为洮河水的到来,增添了许多新的奇迹。

  洮引会州,润泽万家。洮河水对于会宁的改变,从用水方式的转变、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次彻底的深层次革命。

  党家岘乡大寨村中心组村民马清芳告诉记者,以前的时候我们就在河沟里拿着一个担担水着呢,用两个桶挑水着呢,挑着挑着,挑的后面也干了,河沟里也没水了,我们就慢慢改进,共产党有政策,让我们挖窖,我们就挖了一口窖,就感觉方便了,一年雨水多了窖里也就有水吃了,干旱了也就没水吃,后来,引洮水来了,吃水也逐渐稳定了,也方便了。我自己很有幸,经历了用水方式的三次转变。

  水来了,如何做好“水”文章,会宁县开始了新的转折和寻觅。近年来,会宁县抢抓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和引洮二期工程新建的有力契机,立足地域先天条件,用足水资源优势,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不断盘活水利助推产业发展的最大要素,在中川、韩集等16个乡镇,开始探索推进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万亩万座”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引洮水的灌溉和这些产区的带动,引导全县蔬菜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以前我们这里洮河水没有来,我们种的小麦、豌豆、玉米、土豆,也就能吃饱肚子,也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洮河水来以后,我们种上大棚了,我们现在每一个棚达到毛收入6000元左右,4个棚纯收入就是20000元左右。”会宁县土门岘镇苏堡村村民张思万如是的说。

  做好“用水、活水”后半篇文章,才能实现产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合成力。

  协同带动,致富水源促脱贫

  洮河水的一池碧波浇灌了致富的庄稼,也推动了脱贫攻坚行进的脚步。

  有了洮河水的滋润,会宁开始了战天斗地的脱贫攻坚,于是,一场依靠洮河水,为彻底解决会宁吃水不稳定、不安全而来的“自来水”入户工程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久违的洮河水,甜到了老百姓的心头,也让他们往后的日子也更有盼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位于大沟深处杏花村的厍弆村,曾经干渴到要到30公里以外的甘沟驿去取水,如今;这里依靠自来水入户,不但解决了农户吃水的问题,还通过大力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模式,逐渐兴起了以设施蔬菜大棚种植、田园采摘观赏为主的公益乡村体验旅游的新路子。水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里的曾经贫穷落后的面貌,还带来了脱贫致富、奋进跨越的新梦想。

  孕育生命的水,因它才显生机,有它才有丰盈。

  每天,喝一杯浓浓的罐罐茶,是会宁县郭城驿镇黑虎岔村80岁的王仲孝老人坚持了60多年的生活习惯。他告诉记者,以前在会宁的山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水极为珍贵,每个人对水的深厚感情更是不言而喻。“一碗油换不了一碗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现在,自来水入户的实施,让我们品尝到甘甜的洮河水,真的不敢想象这会是真的。

  据了解,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东北部的黑虎岔村,向来干旱少雨,引洮供水工程未通水前,这里水资源极度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自会宁县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实施以来,黑虎岔村整村推进引洮人饮工程,村民都用上期盼已久的甘甜洮河水,还用于灌溉扎子塬砂土西瓜田,给当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穷水力量,实现了打通经济活水和致富水源的双促进,同提高。

  用水点亮梦想,以水浇灌希望。有了引洮水的滋润,会师大地上才奏响了脱贫奋进的凯歌,才筑起了雄伟的历史丰碑!

  如今,洮水入会,这里的山青了、水秀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眉头展了、日子也更美了。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会宁县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蝶变,经济稳步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彻底改变,为会师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会忘记,脚下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一代又一代会宁人追求不懈的梦想,因水的制约,我们前赴后继,因水的到来,我们喜出望外。

  不能忘记,曾经驴托肩扛取水的记忆里,有我们无数辛酸的泪和渴望,曾经多少引洮人背井离乡,掘水筑梦的铿锵誓言犹在耳畔。

  不敢忘记,养育我们的这方家园,苦甲天下的烙印中,萧瑟落后的标签下,会师儿女依然坚强的挺立出巍峨的臂膀,共同守护着会宁辉煌的明天。

  洮河水,希望之水,圆梦之水。

  (会宁融媒记者 魏永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