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每日甘肃网10月13日讯(通讯员魏巍)“今年是全区脱贫攻坚的决胜年,啃的是‘硬骨头’,打的是‘攻坚战’。全区上下始终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目标任务、聚焦补齐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在近日召开的白银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大会上,区委主要领导再次给全区帮扶干部下任务、压担子,传导压力,激发各级凝心聚力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关键环节再精准
紧盯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深入排查存在问题不足,聚焦重点难点,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落细落小落实。回头看对象是否精准。对建档立卡识别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对贫困户进行再核实、再调查、再识别,做到扶贫对象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动态管理。全面核查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人口,完善识别标准和识别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纳入,确保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回头看数据是否精准。根据“853”挂图作业要求,逐项对照查看基础数据统计是否全面准确,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底数和变化是否及时动态调整,村级“五张图”和五类档案是否完整有效,农户“三本账”是否详实可信,做到精准脱贫数据真实可靠,经得起查、经得起问。回头看退出是否精准。对照省市贫困退出验收办法,认真核实近两年的脱贫人口,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保障,作为验收否决指标,防止只看重农民收入而忽视其他标准的现象。
脱贫路径再明确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积极帮助贫困农户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这条主线,依托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努力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致富技能。突出抓好易地搬迁这个重点,加大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坚持差别化易地搬迁政策,切实抓好工程调度和现场推动,确保1083户360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突出抓好智力扶贫这个根本,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积极为贫困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富脑袋”中实现“富口袋”。以清单式管理推动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行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驻村帮扶再深入
组织双联单位、双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基层,特别是要深入各村的边缘、偏僻农户,逐村逐户进行走访,宣传政策、了解民意,疏导情绪、化解纠纷,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看是否落实走访保障联。联村干部要下得去、蹲得住,建立工作台账、轮流蹲守制度和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时间保障制度。看是否反映民意真心联。坚持把反映民意作为双联行动的重要任务,全面排查低保、危房改造、大病医疗救助等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做到家庭收入清、困难问题清、帮扶措施清。看是否解决问题有效联。分村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特别对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尽快妥善解决,并加大追办力度,确保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看是否健全机制长效联。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充分整合全区各级各方面力量,积极推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
督促落实再强化 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逐级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紧盯建档立卡不规范、低保认定不准确、扶贫措施不到位、联系群众不深入、矛盾化解不及时等突出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勇于触及矛盾,真正督在点子上,查在关键处。创新督查方式,统筹各方资源,整合部门力量,深入基层、直达一线,充分运用随机抽查、明察暗访、通报进度、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不断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区、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失职失责行为的问责,对发现的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不精准的问题,对联村联户不积极、联系群众不深入、疏导情绪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由此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严重后果的,坚决依纪依规问责,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达到问责一起、震慑一批、带动一片的作用,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