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泰县:盐碱地上奏响富民脱贫新乐章
2016-09-18 07:27
来源:
每日甘肃网
挖塘降水 抬土造田 渔农并重 治理盐碱 景泰县:盐碱地上奏响富民脱贫新乐章
养殖户在试验的盐碱水池塘里捕捉大虾 每日甘肃网9月18日讯(记者张其文)日前,记者在景泰县草窝滩镇抬土造田水产养殖基地实验现场看到,已平整的塘梗盐碱地上试种的甘啤4号大麦已破土出苗泛绿。在一个池塘里,碧水荡漾,鱼儿不时的跃出水面。在另一池塘里,养殖户正在捕捞南美对白虾,看着满篓活蹦乱跳大虾,养殖户笑了,现场的县乡领导们更是难抑成功的喜悦。 “通过试验证明,景泰县盐碱水适合养殖南美对白虾及大宗淡水鱼类。”景泰县委书记李作壁在现场向媒体记者介绍了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渔业的情况。 ![]() 土地盐碱化以每年增加6000亩的速度不断蔓延 近年来,高海拔干旱山区、边远风沙区和盐碱危害区成为景泰县精准扶贫的三大主战场。由于景电工程有灌无排致使地下水持续抬高,土地盐碱化以每年增加6000亩的速度不断蔓延,全县11个乡镇中有6个位于盐碱区,因碱致贫、返贫人口占到了全县贫困人口的29%。至2015年,全县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面积达27万亩(中重度盐碱化面积16.3万亩),因碱化而被迫弃耕撂荒3年以上的6.5万亩。耕地大面积盐碱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景泰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到了“盐碱不治、穷根不除”的境地。 ![]() 景泰县委书记李作壁盐碱地养殖渔业情况 景泰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多地考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思路,充分利用盐碱水资源,发展现代休闲渔业,修复生态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景泰县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实施意见》、《景泰县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渔业奖补办法》、《领导联系示范点制度》、《景泰县水产养殖联席会议制度》等政策措施,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从今年初以来,景泰县委县政府按照“一二产互补,一三产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建立“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支撑”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盐碱弃耕地、盐碱水域,发展渔稻综合立体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冷水养殖等现代渔业。在全县范围内,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对其将在资金、技术、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扶持。对验收合格的景泰县晋成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和景泰宏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发放奖补资金8.5万元,极大提高了农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发展现代休闲渔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示范点制度,由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联系现代渔业示范点建设,农牧、发改、林业等县直部门(单位)分别联系1个50亩以上的示范点,为示范点发展提供一对一的协调服务,重点宣传加快推进盐碱地治理和发展现代休闲渔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奖补政策,引导示范点示范推广耐盐碱品种和先进技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县61个单位29位主要领导联系示范点面积11000多亩,已建成标准化鱼塘841亩,正在建设3462亩。 在渔业产业发展中,景泰县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次高薪聘请国内一流盐碱水养殖方面的专家做技术指导,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编制景泰县渔业发展规划,选聘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参与水产养殖。在县域范围内遴选出10多名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员,组建成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包片包点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帮助农业企业解决发展现代渔业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景泰县促进水产养殖发展办公室多次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院、宁夏水产研究院、省渔业推广总站等专家来景泰县实地考察,对景泰县盐碱水进行了详细检验分析。景泰县盐碱水主要为硫酸盐型和氯化钠型,年平均气温10度,盐度3‰-9‰,ph7-9,适宜养殖南美对白虾、鲤鱼、草鱼、梭鱼、鲫鱼、鲟鱼、虹鳟、金鳟、泥鳅等品种。 今年7月,景泰县从海南引进25万尾1cm的虾苗,主要在五佛乡和草窝滩镇进行盐碱水养虾试验。经过生物肥水,饲料投放及精心管理,养殖62天后,成活率达到40%,平均规格达60头/斤。成虾还未出塘,便被当地的酒店及水产经销商订购一空。 “景泰人终于可以吃到本地养殖的大虾了。”已经成了景泰人家喻户晓的事情,不再是新闻。 碱水养鱼实验也取得成功。今年7月,他们从宁夏、白银水川等地引进2-5两规格的福瑞鲤、黄金鲫、草鱼等品种7.5万斤,投放全县新建的74个盐碱水鱼塘中,目前各种鱼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经过在五佛、草窝两试验点试验结果分析,盐碱水池塘养虾每亩产量可达500斤以上,每亩纯利润1万元以上。养殖鱼类品种生长良好,养殖鲤鱼、鲫鱼、草鱼等传统鱼类亩产量2000-3000斤,每亩纯收益达3万元以上。试验证明,景泰县通过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养殖业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记者在景泰县草窝滩盐碱地治理现场看到,几台大型的水陆两用挖掘机正在大片的盐碱地里分散作业。通过“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措施,成片的盐碱地将得到治理,鱼塘周边耕地盐碱化扩大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抬土造田后高处的池梗恢复耕种,呈现出一幅“渔农并重”的景象,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 在盐碱地里新建的池塘碧波荡漾 据了解,2016年,景泰县计划通过盐碱地治理,建成池塘水域面积3000亩。截止目前,已建成池塘水域面积1200亩,其中五佛乡388亩,芦阳镇350亩,中泉镇85亩,草窝滩镇125亩,一条山镇170亩,上沙窝镇75亩,其他乡镇7亩。 计划到2020年,在盐碱撂荒地和滩涂地带建成水域面积5万亩。其中上沙窝镇1.6万亩,草窝滩镇1.2万亩,一条山镇0.8万亩,芦阳镇0.6万亩,五佛乡0.5万亩,中泉镇0.3万亩。同时结合5万亩基础养殖水面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创建休闲渔业主题园区和示范点,大力发展水产品流通和加工业,加强水产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确保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以来,景泰县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强力推进,在全县范围内已经掀起了发展现代渔业热潮,成为景泰县农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编辑:[
张其文
]
|
|
![]() |
|||||||||||||||||||||||||
|